企業管治

「合理化煙幕」之謎

早前,在電視劇《絕代雙嬌》內接觸到一些市場學的理論,其中包括一個頗有趣的詞彙──「合理化煙幕」。坦白說,我還是首次接觸這個詞語,可是內裏的理念相信許多人都能理解。讓我舉例說明:一間售賣車仔麵的店舖,推出18元的三款餸菜,只要再加兩元便有四款餸。顧客們會覺得,多支付11%金錢,便能得到額外33%的份量,十分超值,因而選擇四餸麵。

「50後」與「80後」的職場文化差異

近來因高鐵的興建問題,掀起了社會各階層極大迴響,亦暴露了不同階層的價值觀有着明顯分別。此事使我聯想到,在職場或社會上,若各階層的觀點出現重大分歧,而未能互相協調,便有可能會衍生不必要的矛盾。因此,調解雙方的意見以達到共識,對職場順利運作是十分重要的。

得人心、得天下

孫子曰:「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由此可見心服比口服重要。

員工是企業重要的資源之一,如能妥善管理人,就能使企業順利發展。但是,管人是管理學中最難的學問。因為每一個員工的性格、經驗、背景、想法都不一樣,很難「一本通書看到老」,找到一個能有效管理所有人的方法。

治標還是治本

這個題目並不是一個可以用三言兩語就能解釋得清楚的問題。從時間上而言,治標是解決短期的目標,治本則是解決長期的目標。任何人在解決問題時最希望的當然是「標本兼治」這種二者兼得的方法。但是,在某些情況下,短期與長期的目標是相違背的,當出現這種情況時便要在短期與長期的目標之間作出選擇。

品牌內化

品牌不僅是一所企業的商標,更代表了整所企業的價值觀。從廣義上而言,它包括了企業的產品、文化、商譽及管理運作。一般人注意的只是品牌的外在一面,如:象徵、標誌及口號等。成功的品牌往往是簡單而容易被記憶的,例如:一看到某些顏色或英文字母就能令人想起它們的企業。品牌是企業的一種無形資產,雖然抽象,但卻是每個清費者最先接觸企業的部份。

賺得更有意義

現今社會普遍對企業家沒有甚麼好感,認為他們大多都是「見錢開眼」、「賺到盡」,凡事向利益出發,有時候為了達到目的,會用上不合道德的方法。然而,真正企業的經營者卻應該對企業的核心價值有深刻的認識和堅持。「企業」中的「企」字,可以分成「人」和「止」字。這表示如果企業中缺少了「人」,企業的運作就會停止。而這個「人」字卻包括了所有和企業有關的人士,例如:員工,消費者,甚至是社區內的居民。

有品才會贏

在2004年,颶風查理吹襲美國佛羅理達州。這個超級颶風除了奪去寶貴的生命外,還帶來10多億的財物損失。除此之外,災難還引發一場關於定價道德的爭議。究竟企業是不是只是為了營利而生存呢?一個企業在社區又應該擔當一個怎樣的角色呢?現在,讓我們一起回到2004年的8月份,看看颶風查理為我們帶來甚麽啟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