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職場

生活就像置身在垃圾桶(三)

有一位朋友,在辦公室掛了一個大牌子,上面寫著:「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之乎?」再看下款:「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你可能以為這是一種忍氣吞聲的哲學,但我認為朋友擁有的,是一種「垃圾埇理論」的高境界。

生活就像置身在垃圾桶(二)

有一座城市,垃圾成了街頭巷尾的「常住民」,當地人好像得了「垃圾桶恐懼症」,無論垃圾桶站在多麼顯眼的地方,大家就是不往桶裡扔垃圾。於是,政府祭出一系列「招數」——罰款翻倍、增加街道巡邏隊人數等。結果呢?效果還是跟一陣風似的,成效不彰。直到有人動腦筋,想出新意,給垃圾桶裝上了一個感應器,每當有人往裡扔垃圾,它就開始講笑話或者故事,而且每週還更新內容。

生命的錨定

當你走進一家商店,看到一件襯衫標價1000元,但現在降價到500元。1000元的原價成了你的「錨」,使500元看起來更有吸引力。即使襯衫的實際價值本來就接近500元,我們還是會覺得這是一個好交易。零售商們精明地利用這種技巧,通過表面上的折扣來影響我們的購買決策。

認識弱點也是優點

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的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曾言「你的表現建基於優點而不是在弱點。」(Build your performance on strength, not weakness.)其簡潔而深刻地闡述了一種關注優勢而非劣勢的管理哲學,這正與前文講述的「木桶原理」 相反。

辦公室惡人出沒

歌星張震嶽的《上班下班》所描述的工作絕對不好受「似乎快要受不了 朝九晚五的生活、非得要忙到 捷運上剩我一個人在做夢」,可惜的是,工作間是我們每天花費大量時間的地方,如遇上令人噁心的事情如辦公室政治、惡人出沒,整個人的心情一定持續地墮進心靈幽谷。根據統計數字,香港的上班族每週平均工作48小時,而一生中約三分之一都會花在工作上。

邊個發明了返工(五)

工作的概念,最早可以追索到聖經《創世記》,特別是第一章的26-28節。這段經文記載著上帝的造物過程:「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爬行的一切昆蟲。』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全地,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

邊個發明了工作(四)

近年來,工作與生活平衡的理論得到了關注,美國沃頓商學院管理學教授,斯圖爾特.弗里德曼(Stewart D. Friedman)在其著作《活出自我》(Leading the Life You Want )中指出「你在追求成功的同時,也可以在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實現和諧。這不僅是可能做到的,而且也是必須做到的。

邊個發明了返工(三)

事實上,多過世紀以來,對待工作者的「人性化」和「機械化」的兩鼓張力在生產的過程中從來未停止過,只是多與小、重視的程度而矣。簡單來說,多點重視人性的本質要求的管理,工作者的自主性和被尊重的程度會更高;把人「物化」、機械化,工作者會自然地被約化成一台機器、資本家的生財工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