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勵志

終點的美麗圖畫

執筆之時,2024即將成為回憶,2025正待展開。新的一年不僅是時間的變遷,更是內在重新檢視的契機。聖經教導我們:「你們要謹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當像智慧人,要愛惜光陰」(以弗所書 5:15-16)。在這充滿不確定和挑戰的時間流轉中,可以用「以終為此」(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的思考方式來規劃一下新一年的願景。

人生馬拉松

如果我們把人生形容為一場馬拉松比賽,那究竟是贏在起跑綫還是終點比較重要呢?有些人覺得起步的時候佔據有利位置就能夠增加勝出的機會,但我卻認爲這還是取決於個人實力。假如你從一開始便有能力,並一直堅持到終點,這樣你就能拋離其他對手。但是大部分人根本無法堅持,當你越走越慢,其他保持穩定狀態的人,就會慢慢超越你。所以贏在起跑線,對大多數長跑者來說其實意義不大。

讓愛走動

迪肯大學透過兒童慈善組織「救助兒童會」進行一個心理研究,他們想了解要鼓勵別人主動捐款支持慈善工作,在游說過程中應該提供一些客觀性資料會比較容易獲得別人的認同,抑或提供一些感性資料會比較容易成功呢?以拯救兒童為例,客觀性資料可能是向參加者表述一些落後地區兒童因為缺乏金錢或食物而死亡的數據。至於感性資料,則可能是分享一些當地小朋友的故事,透過圖片和動人的文字,讓對方代入其中。

超越心中藩籬

一位攝影師拍了一幅震撼世界的攝影作品,並因此獲得普立茲新聞特寫攝影獎,但他卻在獲獎後的四個月不堪壓力而自殺身亡。究竟這幅照片有什麼特別呢?在1993年,蘇丹由於國內戰亂,導致大饑荒。攝影記者卡特和西爾瓦剛巧來到蘇丹進行攝影工作。有一天,卡特在一個小灌木林外聽到一絲微弱的哭泣聲,他循着聲音方向望過去,發現一位沒有穿着衣服的小女孩伏在地上,奄奄一息。

為自己出征 (四)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 有一個很有趣的記述。當他十三歲時,有一位激勵人心的宗教老師問同學:「你想你如何被人銘記?」(What do you want to be remembered for?)當然沒有一個學生能夠給出答案。這位老師笑了笑,說:「我並不期望你們馬上能回答這個問題,但如果到了你們五十歲還不能回答,那你們將浪費一生。

為自己出征(三)

英國哲學家和數學家羅素曾經提出了一個十分著名的「火雞問題」。話說羅素養有一隻火雞,他不論天氣和假期,他都會每天準時9點為火雞送上豐富的食物。起初,這隻火雞對於主人提供食物並沒有太大的倚賴,但久而久之,牠自己也發覺主人往往在早上9點會為自己送上豐富的食物,一切都變得理所當然。日子一天一天地過,這隻火雞每天起床都等待着主人分發食物。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早前在社交平台瘋傳兩段短片,片中可見一名小巴司機及一名私家車司機疑因切線問題口角,其間有人疑似「恐嚇」自稱黑社會「勝和」、及用大量粗口指罵小巴司機,令小巴乘客一片嘩然。難得的是小巴司機並沒有「以惡報惡」,反而冷靜面對。有記者致電李生查詢事件,他承認是遇襲小巴司機,但以案件可能進入司法程序為由而婉拒受訪,又強調他被自稱黑幫男子恐嚇的短片並非由他上載社交媒體,又強調開車從來「唔勞氣」。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