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治

企業從故事開始(十六)李寧的前行

近日,李寧公司傳來不少的震動。先是其西班牙授權商破產,後發出盈利警告,再來是私人投資公司入股、高層換班等等,均預示著李寧將迎來艱苦的一年。為甚麼這一個深入民心的「民族品牌」,在衝出中國時遭遇到這樣的滑鐵盧呢 ?

企業從故事開始(十七) 三星的閃躍

在九十年代,市面上的手機多是由芬蘭的諾基亞(Nokia)、美國摩托羅拉(Motorola)及日本、瑞典聯合企業新力愛立信(Sony Ericsson)三分天下。然而,經過十多年的洗禮,市場格局已經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了今時今日,當身邊的友人要購買手提電話時,即時想起的品牌已經變成蘋果的iphone及韓國三星(Samsung)的產品。

企業從故事開始(十九) 往那裡跳

上期曾經提過,當企業固有的模式遇到挑戰,只有兩個選擇:勇敢一跳以求生,或是持盈保泰,繼續走自己的路。誰的抉擇對,往往只能以成敗來論英雄。事實上,勇敢一跳,亦有可能葬身火海。最可悲的莫過於當跨出第一步縱身一跳時,駭然發現是由來著了火的平台跳進另一個著火的平台。如果說 Blackberry是不敢跳,諾基亞(Nokia)則是跳錯平台的代表。

企業從故事開始(二十) 夢想成真在於勇氣

1984年,第一架維珍航空(Virgin Atlantic) 帶著創辦人理察.布蘭森(Richard Branson) 的夢想飛向天際。但大家又有沒有想過,這第一架維珍747飛機卻是布蘭森千辛萬苦地從波音公司租借回來的。在布蘭森策劃創立航空公司時,集團的高層都投以反對票,因為他們認為這舉動實在太冒險了。

賺得更有意義

現今社會普遍對企業家沒有甚麼好感,認為他們大多都是「見錢開眼」、「賺到盡」,凡事向利益出發,有時候為了達到目的,會用上不合道德的方法。然而,真正企業的經營者卻應該對企業的核心價值有深刻的認識和堅持。「企業」中的「企」字,可以分成「人」和「止」字。這表示如果企業中缺少了「人」,企業的運作就會停止。而這個「人」字卻包括了所有和企業有關的人士,例如:員工,消費者,甚至是社區內的居民。

有品才會贏

在2004年,颶風查理吹襲美國佛羅理達州。這個超級颶風除了奪去寶貴的生命外,還帶來10多億的財物損失。除此之外,災難還引發一場關於定價道德的爭議。究竟企業是不是只是為了營利而生存呢?一個企業在社區又應該擔當一個怎樣的角色呢?現在,讓我們一起回到2004年的8月份,看看颶風查理為我們帶來甚麽啟示。

工作從信念開始(十二)找到缺口

1903年,四個新移民到美國的兄弟 – 哈利、艾伯特、山姆、傑克 - 買下了一台放映機,在一個小城鎮開設了「五仙電影院」。小鎮居民只需要支付五仙的價錢,就可以進來看電影。這電影院吸引到不少的小鎮居民進場看戲,尤其在假期更成為當地熱鬧的玩樂勝地。幾年間,這四兄弟開始試著自己拍戲,賣給不同的電影院放映。

職場生態(一):合理工資?

經營企業的朋友相聚,都慨嘆營商環境越來越艱難,面對前所未有的「三高」壓力,即是人工高、原材料高和租金高,其中尤以租金的加幅已達「瘋狂」程度。而一眾打工仔辛勞了一整年,面對食、住、行都貴了不少的當下,自然對僱主一年一度的薪酬調整頗有期望。近日國泰航空宣佈加薪幅度為2%,頓時引起工會極度不滿,蘊釀工潮;而僱主一方以經營環境欠佳及原油價格上升而擺出一副強硬的態度,雙方只有彊持不下。

職場生態(一):合理工資?(續)

在一本企業管理的教科書,對薪酬有以下的描述:「薪俸的目的在於吸引、獎賞、留住以及激勵員工以最佳方式達成企業的策略性目標。」這種對薪酬的看法的確是現代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的普遍哲學。然而這種觀點的局限在於把人看待成等同於達成企業目標的生財工具,而這種工具與其他元素如土地、機器、原材料、設備等是沒有基本分別。我把這種觀點稱為「報酬策略」,因為一切的報酬考量只建基於策略性的交易行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