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治

要管理,不要MBA?

管理學大師亨利•明茨伯格 (Henry Mintzberg) ,是經理角色學派的代表人物,經常提出打破傳統的獨到見解。他認為MBA 課程是「把錯誤的東西教給了錯誤的人」,主要論點有三,分別是:1)MBA學生中極少有人有過管理經驗。MBA學生在走進商學院前,可能已工作了一段時間,但很少有人做過經理。他們學習時進行的個案研究,與他們以前做過的任何事情都沒有關系。2)學生的自信心過強。

企業:由內而外

企業的名子,就是它的品牌,因此經營企業就是經營品牌。成功的品牌必須讓人認同企業和其員工的經營信念和工作態度。品牌不僅是一所企業的商標,更代表了整所企業的價值觀。從廣義上而言,它包括了企業的產品、文化、商譽及管理運作。一般人注意的只是品牌的外在一面,如:象徵、標誌及口號等。成功的品牌往往是簡單而容易被記憶的,例如:一看到某些顏色或英文字母就能令人想起它們的企業。

水壩式經營

洛文‧史特勒(Normann Stadler)是一名三項鐵人運動的好手。自從2004年於三項鐵人世界錦標賽中稱王後,再也難逢敵手。2005年,當史特勒再度挑戰三項鐵人錦標賽時,旋即被外界寄予厚望,成為比賽中的大熱。

轉危為機

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一直是世界上非酒精飲料的龍頭大哥,而他們在市場佔有率上的鬥爭更是激烈得很,甚至被業界稱為「可樂大戰」(Cola Wars)。然而在這場可樂大戰的高峰期,百事可樂卻遭到突如其來的打擊,直接影響著整個百事可樂集團的生死存亡。

具社會意義的企業

傑里米.邊沁( Jeremy Bentham)是英國著名的哲學家,他提出了功利主義學說。簡單來說,功利主義指出:「道德的最高標準就是使幸福最大化,使快樂總體超過痛苦。也就是說:正確的行為就是任何能使功利最大化的東西。功利則泛指任何可以為人們帶來幸福和快樂,或阻止痛苦的東西。」對於一個社會來說,人們的總體利益最大化無疑是最大的原則。例如,政府在訂定任何政策時,必會衡量社會最大的利益。

釀蜜比賽

在管理學上有一則小故事。從前在森林中住了黑熊和棕熊,牠們都以養蜂為生,各自擁有一個蜂箱,養著同樣多的蜜蜂。有一天,牠們為自己釀蜜本領的高低而爭持不下,最後牠們決定比比看誰的蜜蜂產的蜜糖最多。

員工愛自由!

在職場上,經常聽到不少年青員工抱怨:「上司對我工作諸多限制,完全不讓我有自由發揮的空間。」另一邊廂,不少上司卻抱怨這班年青人:「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我又怎能委以重任呢?」

壓力變成動力

一年過去,各位打工仔有無期望老闆會為你的「盡忠職守」而給點讚賞呢? 我的經驗告訴我答案往往是否定的。老闆不「加辛」已是偷笑;做得好,在不少老闆眼中是應份的。老闆心裡暗揣:「我用錢請你來是打工,而你又不是來做義工,為甚麼要我稱讚你?」

喬布斯的成功法則

有人成功,但未能享受過中樂趣;而却有小部分人成功,但充滿喜悅及自豪於自己工作的成果,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在幹甚麼和要甚麼。我想蘋果公司的CEO喬布斯肯定是其中少數的人,他在史丹福大學的畢業禮演講曾有這段講話:「我確信我愛我所做的事情,這就是這些年來支持我繼續走下去的唯一理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