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職場

破窗效應

大家可曾都對路邊店舖的擴張性行為感到無奈?由於香港寸金尺土,許多店舖為了能爭取更大的擺賣空間,便會將貨品從店內搬到行人路上。初期,他們只是佔據行人路的小部份,行人一般不太注意。但慢慢地,他們便會開始擴展版圖,將貨品愈來愈往外搬。最後,甚至將公共的走道當成他們的存貨地點。結果一條寬闊的行人路,剩下只容兩人走過的小道。最後,可能要訴諸法庭,才得以抑止他們的行為。

MBA是否一個好經理?

管理學大師亨利•明茨伯格 (Henry Mintzberg) ,是經理角色學派的代表人物,經常提出打破傳統的獨到見解。近年來,他一直在質疑商學院,在他的《要管理,不要MBA》一書中,明茨伯格對工商管理碩士(MBA)進行了猛烈抨擊。他認為MBA 課程是「把錯誤的東西教給了錯誤的人」,主要論點有三,分別是:1)MBA學生中極少有人有過管理經驗。

接受唔到?!

想不到一隻網上遊戲的宣傳對白:「我接受唔到囉!」,竟然成為全城熱話,就連電視節目主持都爭相模仿。令我第一時間聯想到的就是經常出現在勞資糾紛中的談判問題。若勞資雙方在過程中,均抱著一副「我接受唔到囉!」的態度。那麼,這個談判是沒有可能談得合攏的。

好聚好散

隨著聖誕節及農曆新年的臨近,又是即將派發年終雙糧及花紅的日子。對僱員而言,當然是開心的事情,無論多與少,都是過去一年辛勤工作的回報。但對僱主而言,卻是擔心的日子,因為這亦是員工離職的高峰期。

尋找工作的意義

《人類動物園》(The Human Zoo) 一書中提到,城市的自殺率遠比鄉間高,而男性的自殺率又會比女性高。一般認為因為城市中的競爭很大,而男性往往是最積極參與這些競爭的人,結果很多不堪壓力的人就會選上了一條不歸路。可是在這這些自殺的人中却不乏天之驕子,前途本是無可限量的。

職場中的服侍

「犧牲享受,享受犧牲」說起來好像是老生常談,但是做到的人卻不多。十五世紀著名修士聖依納爵提到生命中最重要的是:「愛和服侍」。愛代表的是一種「情緒」,「動機」和「精神」。服侍代表的是一種「行動」,「奉獻」和「犧牲」。如果我們把做一件事情當成是「犧牲」和「奉獻」,不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先,我們做事的動力和積極性都會不一樣。

工作好修行

不少現代人,每天在職場生活,均活在各種使人沮喪的負面情緒,而不少的情緒均與大大小小的人和事有關,例如辛勞的工作成果被同事邀功、在每天繁忙的行事曆中表現得忙亂不滯等;而負面情緒都會使我們墮進不同程度的心靈「創傷」,一鼓莫明的無奈和鬱結伴隨著我們每天上班和下班。

僕人領導

在很久以前,交通並不怎麼發達,難怪中國在西方人眼中就像蓋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不過,總是有些西方人會希望走向東方尋幽探秘,親自踏足這個神秘的國度。有一次,一群西方的貴族相約一起,展開他們東方探險之旅。為了讓他們的旅程更舒適,他們找來一位僕人同行,他就是李奧。

職場地震學

《易經.繫辭下》裡的「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人只有不斷求變通,才會有進步,而達致恆久的優勢。因此,《易經.乾卦》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亦表示人們應該不斷自我增值,以適應迅息萬變的環境。

這些格言不管是在人生的態度上,或是在企業的管理上,也可派上用場。現在不少公司都開始奉行這種管理方法──鼓勵創新,重視員工的意見,不斷改革。

遊戲職場

 自小長輩便教導我們:「工作時工作,遊戲時遊戲」。要先完成工作,才可以遊戲。這種教訓的原意是好的,但是香港大部分的「打工仔」卻將這種精神發揮得太「淋漓盡致」──每日只懂營營役役地工作,忽略了遊戲的重要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