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享

變在心態

變革對於一些人來說「易過借火」。在另一邊廂,有些人卻認為變革是沒可能的。在我而言,一切取決於變革者的態度。然而,變革一般會出現在以下這幾個情況;

被迫地變:由於周遭環境轉變,如果不變的話就會產生負面影響,迫不得以地變;
順勢地變:變革者因應現在的趨勢而提出變革的方向;
前瞻地變:變革者看到市場未來的機遇,提出大膽的變革方向;

功成不必在我

成功是怎樣的一個概念呢?成功是不是一定要在短時間看得到成效呢?不少人總是希望可以親眼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認為這才是代表成功。但正如司徒華先生曾說:「功成不必在我,功成自然有我。」很顯然,司徒華努力要達到的理想,似乎在他離世之前,是遙不可及的,但我絕對相信,他所付出的,將永遠會被歷史記住的。

罵的藝術

某天,公司裡一位經理向我憤怒地說:「某某某整天做錯事,我明天一定要嚴厲責備他!」到了第二天,我在走廊碰到那位「可能會被責罵」的同事,我打量著他笑面迎人的臉,完全不似已經被罵的樣子。好奇心起,我問那位經理:「你昨天不是說要罵那小伙子嗎?」

孔子的堅持

成功人士的人生是怎樣走出來的呢?究竟他們的成功是先天賜予的,還是後天的努力呢?如果我們向孔夫子問這個問題,相信他一定會答你:「後天的堅持必定是成功的法門」。

為著甚麼憤怒?

執筆之時,正值「佔領華爾街」運動半周年紀念,數百名的示威者依然怒意未減,向那些華爾街主事人追討著他們應得的權益。而在香港中環,每天仍有不少金融海嘯的苦主在追求他們遲來的賠償。反觀那些仍安坐在的高級商廈冷氣間的金融巨頭,他們的生活彷佛沒有太大的影響。話說到此,不禁想著世界不公的現象。

企業冇品

近年,我們從報章看到不少品牌出現產品質素問題,大大減低人們對於品牌,甚至動搖對整個行業的信心。事實上,不少企業會試著走捷徑,為著短期的利益而放棄長期發展機遇,這些企業最終是注定失敗的。

三分鐘

有一次,有位企業經理打電話給國外的客人說:「我今次找你的目的是教你如何使用本公司的產品,時間不會超過三分鐘。在我說話期間,請你別打斷我,之後如有問題,請再打電話給我。」

接著,這位經理便不停口地推介公司產品,最後終於說完了。他說:「我們還有二十秒,你還有甚麼東西要問呢?」客人接著說:「有的,因為你說得太快,我一句也聽不懂。」

思想牢房

泰國人視大象為靈性的動物,因為它們著實對當地人們貢獻不少。伐木業是泰國其中一個重要的產品,而在一些車子不能到達的森林地帶,人們會騎著大象,到森林把木材搬出來。倒是奇怪,為甚麼體型較小的人類能夠駕馭龐大的大象呢?記得早前看了一輯「探索頻道」,內容更講及人們騎著大象去捉大象的故事。明明只要伸一伸腳已經可以踏死人類,為甚麼大象仍然願意貼貼服服為人們服務,不追求自由呢?

最後的演講

最近閱讀了一本名為《最後的演講》暢銷書,而書中的作者在書本出版之前已經回到天國了。書本的作者是蘭迪,他是一位大學教授。如書名所言,這本書紀錄著他為學生進行的最後一次演講。然而,這是一次不一樣的演講,因為他已經患上了末期的胰臟癌了。在演講中,蘭迪教授用正面的態度和我們分享著他的人生觀,將不少正能量帶給我們。

好消息

某天到茶餐廳吃下午茶餐,點了自己心儀的A餐,不久侍應便滿面笑容地把餐蛋麵放在我面前,同時拋下一句:「好消息!」心裡大惑不解,便問侍應甚麼好消息,是不是我是幸運兒,能享受貴店最後一碗的餐蛋麵。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