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之路(四)-- 有危亦有機
Submitted by admin on
不同人面對問題有著不同的想法。有些人碰到問題時,總會怨天尤人,認為自己被世界遺棄。有些人則把這些危機看成機會,抱著「機會在明天」的想法,努力求變。就以品牌為例,香港電訊業在過去十年,不同的品牌已洗了幾次牌,龍頭的已被後來者取替,這正反映商場如戰場,勝者和敗者只是時空的問題,卻沒有永遠的必然性,正如馬太福音20章16節所說:「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是非常現實地存在著。
Submitted by admin on
不同人面對問題有著不同的想法。有些人碰到問題時,總會怨天尤人,認為自己被世界遺棄。有些人則把這些危機看成機會,抱著「機會在明天」的想法,努力求變。就以品牌為例,香港電訊業在過去十年,不同的品牌已洗了幾次牌,龍頭的已被後來者取替,這正反映商場如戰場,勝者和敗者只是時空的問題,卻沒有永遠的必然性,正如馬太福音20章16節所說:「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是非常現實地存在著。
Submitted by admin on
相信大家在頭痛時,大家都會食些〝安慰丸〞(止痛藥),希望可以減輕痛楚。然而,這顆體積小小的〝安慰丸〞真的有此能力嗎?史坦巴哈 ( Sternbach) 醫生在1964年決心解開這個安慰丸之謎。
Submitted by admin on
《易經.繫辭下》裡的「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人只有不斷求變通,才會有進步,而達致恆久的優勢。因此,《易經.乾卦》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亦表示人們應該不斷自我增值,以適應迅息萬變的環境。
這些格言不管是在人生的態度上,或是在企業的管理上,也可派上用場。現在不少公司都開始奉行這種管理方法──鼓勵創新,重視員工的意見,不斷改革。
Submitted by admin on
《美國科學人》近年指出,全球蜜蜂數量正在高速下跌。以美國為例,美國人工養殖的蜜蜂數量由1949年的500萬群急促下降至2006年的240萬群,數量減少了一半。不少人對上述報導表現得艾莫不關心,心想蜜蜂數量銳減與我何干。然而愛因斯坦曾預言:「如果蜜蜂從世上消失,人們也只會僅如四年的光陰。」與此同時,英國權威媒體選出「蜜蜂絕種」將會是十大世界末日的可能性之一。
Submitted by admin on
當我們解決問題時最容易犯上的錯誤就是思維太狹窄,沒有想好事情的全局,結果「得不償失」。事實上,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是環環緊扣的,既要看樹木,亦要看森林,才能頓悟問題在那裡,然後對症下藥。三峽大壩就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和參考的例子。
Submitted by admin on
話說有位警員名叫羅伊,他每天巡邏時都會順路探訪一位住在美麗大宅的獨居老人。有一天,他經過老人家時,老人邀請他到家裡參觀一番。羅伊坐在客廳中和老人暢談一些生活趣事,羅伊對老人說:「你真幸福呀!可以居住在這美麗的大宅內。」老人的回答卻出乎意料,他說:「美麗又有甚麼用呢?我已經年老了,無能力照顧自己,更無力照料大宅了。我正計劃把這大宅出售,然後搬到老人院居住了。」
Submitted by admin on
有位年青人選擇了「語音識別」為博士學位的研究方向。他的老師羅迪教授鼓勵他用專家統計的方法作為研究的工具。經這位年青人研究之後,發現專家統計法可獲特定語言的95%的語音識別率。雖然如此,他仍是覺得這個專家統計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他決定改變研究的工具,由數據的支援的統計模式代替專家統計法。
Submitted by admin on
筆者的一位朋友吐苦水地說:「我剛剛請了一位大學畢業生,誰知他做不到半天就辭工。我問他辭工的原因,他的答案卻是這份工作沒有挑戰性。」有人形容這些年青一代屬於Y世代,他們是介乎1980年至1994年出生的年青人。早前,持續專業進修聯盟就對Y世代僱員的職場特質進行了一個調查。調查主要目的是分別找出僱主與Y世代員工對Y世代員工職場特質的不同看法。下面就是調查的結果:
Submitted by admin on
以下是1972年美國東方航空401號航班的駕駛室錄音:
副機師:「機師,我們的飛行高度有變化」
機師:「甚麼?」
副機師:「我們應該還在高空2000英尺的位置吧?」
機師:「呀!甚麼事!」
Submitted by admin on
—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三日是中國值得記下的一天。這天發生了中國二十世紀以來最大的火災---文夕大火。這場大火讓湖南的長沙市足足燒了五日五夜,奪去了超過三千條性命,全市—千一百條街道中有六百九十條被燒到片瓦不留。為甚麼我會提起這場大火呢?首先,是因為這場大火一直被歷史遺忘了:這場大火令長沙被聯合國選訂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四大被破壞最嚴重的城市之一,但我們的歷史教科書竟然隻字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