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

有一天,孔子的弟子正在門庭外面掃地,剛巧這時有一個人走到他面前,問他:「請問一年有幾季?」「當然是四季啦!」孔子的弟子很自信地回答。接著那人說:「你錯了!一年只有三季。如果你不信,我和你打賭,誰人輸了就要向對方叩三個頭。」

弟子心想自己贏定了,馬上接受了這人的條件。適時,孔子正走出來,弟子就問孔子:「老師,一年有多少季呢?」孔子看一看這個人和弟子,然後從容地回答說:「三季。」弟子嚇了一跳,無奈自己輸了,於是向那人叩了三個頭,那人便走了。

弟子當然心中不服,便問孔子:「老師!一年明明是有四季,為甚麼你偏偏說是三季呢?」孔子笑說:「你沒有看到那人穿甚麼衣服嗎?他全身穿的是綠色衣服,他是一隻蚱蜢。蚱蜢在春天出世,秋天便會死去,他根本沒有見過冬天,在他的眼中當然只有三季啦!你和他爭論也沒有意思,倒不如順他的意思,減少一些無謂的爭端。」弟子恍然大悟。

莊子曾經說過的「夏蟲不可以語冰」,和上面故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很多時候,我們和身邊的人為著小事而爭吵,即使我們真正擁有真理,但對方限於水平和眼界未必會輕易地被說服;而爭論的結果,往往是因著面子而變成意氣之爭,正是「贏了場交,輸了個家」,值得嗎?若是不傷大雅的事,還是以和為貴更好。

事實上,對於春生秋亡的蚱蜢,你怎樣也是說服不了牠,一年是有四季的。這時候,我們不妨釋懷並作出讓步,努力做好自己的本份,用成果証明給否定你的人看:「一年是有四季的」。

哥白尼剛提出日心說時,被人們認定為異端邪說,直至他與世長辭的那天還是得不到別人的認同。及後,伽利略承繼並捍衛著哥白尼學說,最後因此被判終身監禁。回望歷史,我們為著捍衛真理而死的勇者而感到可惜,但同時,我們也對當時迫害這些勇者的人感到無奈,因為他們一直就如「井底之蛙」一樣,沒有看清這個世界,其實他們才是最終的受害者。

當然,我們也要極力讓自己不要成為「三季人」。下次,當我們聽到別人說出一些新觀點時,嘗試張開耳朵,細心聆聽,不要輕易說出否定的說話,說不定能為事情找到新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