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職場

量與質同樣重要

在1985年的某日,張瑞敏來到其公司的廠房,同事帶他來到了貯放已制成雪櫃的倉庫,張瑞敏親自檢查一台台等待出售的雪櫃。結果在400多台的雪櫃裡,張瑞敏找到了76台雪櫃有著不同的缺陷。於是,張瑞敏著工人將這76台雪櫃搬出來,並問:「你們怎樣看待這76台有缺陷的雪櫃呢?」

最大的敵人

2008年,奧斯卡金像獎得主保羅.紐曼安詳逝去。成千上萬的市民走到街上向這位天王巨星作出最後的致敬,他們敬佩的除了是紐曼精湛的演技,更重要的是他樂善好施的精神,多年來為社區作出莫大的貢獻。不過,回想在他剛出道時,他的星途也不是一帆風順的,那麼他的轉捩點究竟是在哪時出現呢?

抑鬱的創傷

筆者年少時,曾經因為失戀而沮喪了好一段時間,大部分日子把自己關在屋子裏,討厭接觸這個世界,好像一切都是灰色的。在工作中,亦曾多次懷疑自己的能力能否勝任現職,亦經常為不被他人信任而悶悶不樂。我想我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和不同場境都曾陷入某程度的抑鬱──一種提不起勁、看甚麼事情都沒趣味,並伴隨着某種程度的無能、挫敗、放逐的感覺。

工作的負面情緒

筆者在職場工作多年,可說是每天均活在各種類形的負面情緒,括憤怒、羞恥、罪疚和抑鬱,而這四種負面情緒例子均能從生活片段和工作處境中隨手可拾。 憤怒情緒 憤怒經驗通常在三種場景中出現:親密的關係、公眾彼此的交往、及在公義受到威脅的情況下。

心靈魅影

面對生活壓力,對於不少人而言,工作絕對不是快樂的事。一項調查發現,香港人甚麼時候最開心,答案是「放假」、不用工作;而甚麼時候最不開心,答案是「工作壓力」、工作得不順暢。心理學家Edward Diener 指出兩種最令人持續情緒低落的遭遇,其中一種便是失去工作(另外一種是失去伴侶)。可想而知,一般人對工作的感受是「既愛且恨」──既怕失去工作,但在工作中卻得不到快樂。

工作 何苦

金融海嘯瞬間席捲全球,在未來的日子,大家只會目睹更多企業倒閉、失業率再次調頭回升,促使更多人過著困難及壓力的生活。在金融海嘯衝擊的當下,打工仔能保往飯碗已是很不錯,面對生活壓力,對於不少人而言,工作絕對不是快樂的事。一項調查發現,香港人感到最開心的就是放假不用工作,而最不開心的是工作壓力和工作不順暢。

投行之路

每年七月,不少高考生均會為入讀大學理想科系而苦惱,在選修過程中,除了考慮個人興趣,還要認清行業前景及專業要求,否則會變成「讀錯書、入錯行」。 幾年前,投資銀行家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職業,傳聞一年的花紅有港幣幾十萬至幾百萬。可是,自從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以來,人們對這份職業的熱情也冷卻下來。甚至有人認為投資銀行(投行)這個行業已死,金融業也會靜下來。

當下的工作 心靈質素

筆者的一位朋友,在過去數月,經歷兩次減薪,收入少了兩成以上;新年後公司不斷傳出裁員消息,每日上班,第一件事便是看看面有沒有大信封;加上擔心兩名年幼孩子的學費、生活費,心情非常沮喪。他的經歷,似乎是不少香港人的寫照。回想金融風暴後的幾年,朋友中不乏失業、欠債累累、甚或破產者;即使能保住飯碗,也難免超時工作、不斷自我增值、憂慮被裁,都是社會普遍的現象。

明日之職

隨著社會經濟的轉型,職業是有其週期性的,一般而言,很少行業能持續處於蓬勃的狀況。不但會受世界趨勢而影響,更會因為人力資源的供求而改變。 在未來的十年間,我覺得最有機會脫穎而出的行業可能是教育行業,所指的並不是幼兒教育或中小學,而是高等教育的教席。

轉化職場中的負面情緒

筆者認為我們既然不能避免地花上人生大部份時間在工作,而伴隨著的卻是工作壓力和不愉快的經驗,這種情況在金融海嘯下有增無減,當下的牧者幫助信徒面對及轉化負面情緒是刻不容緩的,特別是正面地處理負面情緒,與情緒共舞,為人生注入正能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