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職場

窩心的服侍

以下是一個小故事,取裁自一本名為《郵差弗雷德》的暢銷書,作者桑布恩是一名職業演說家。有一次,他搬到了新居。

正當他安頓好之後,一位郵差就敲門拜訪,說道:「你好!我是這區的郵遞員,名字是弗雷德。今次我是想來為你作自我介紹,也希望對你有多一點的了解。請問你是做什麼行業的呢?」

桑布恩回答說:「我是一名職業演說家。」

蜜蜂銳減的啟示

《美國科學人》近年指出,全球蜜蜂數量正在高速下跌。以美國為例,美國人工養殖的蜜蜂數量由1949年的500萬群急促下降至2006年的240萬群,數量減少了一半。不少人對上述報導表現得艾莫不關心,心想蜜蜂數量銳減與我何干。然而愛因斯坦曾預言:「如果蜜蜂從世上消失,人們也只會僅如四年的光陰。」與此同時,英國權威媒體選出「蜜蜂絕種」將會是十大世界末日的可能性之一。

動機內化

作為管理者,想改變企業內某種壞習慣,起初,管理人可能會循循善誘地建議員工作出改善,下屬對這些勸告也一口答應,但數天後卻故態復萌,管理人自然會感到非常無奈。舉個例子,為提倡環保,我總是鼓勵員工多使用雙面印刷和環保紙。對員工來說,這只是舉手之勞,但習慣還是不容易一下子改過來。接著,有一些管理者便會用行政指令,以高壓的方式逼使員工遵從政策,結果由「茶杯裡的風波」變成民怨沸騰。

「自我暗示」

當上司給我們新的工作時,大家第一個想法會是甚麼呢?有些人會心生憤怒,暗揣上司只有不斷「加辛」,額外獎賞欠奉,心理不平衡。另外有些人內心在想:「我是否能勝任這份工作呢?我會不會把事情弄砸呢?」小部份人卻會感激上司給自己這個寶貴的機會,爭取自我提昇及工作表現。上述不同人的反應雖有不同,心理學家稱這些想法源於「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指意識把某種確定和具體的觀念輸送給自己潛意識的過程。

心理帳戶之迷

閱讀此文之前讀者不妨先做以下一個有趣的心理測驗。
1)假設你是一個投資者,以10,000元買入了一隻認為前景美好的股票。有一天,你突然發覺股票跌至只剩下5,000元,你會沽出嗎?
2)正當你猶疑著應否賣出這隻股票時,一不小心,於網上股票交易系統按下了沽出的按鍵。那麼,在沒有手續費的情況下,你會否再買回這隻股票呢?還是會買另一隻你認為更有前景的股票?

破窗效應

大家可曾都對路邊店舖的擴張性行為感到無奈?由於香港寸金尺土,許多店舖為了能爭取更大的擺賣空間,便會將貨品從店內搬到行人路上。初期,他們只是佔據行人路的小部份,行人一般不太注意。但慢慢地,他們便會開始擴展版圖,將貨品愈來愈往外搬。最後,甚至將公共的走道當成他們的存貨地點。結果一條寬闊的行人路,剩下只容兩人走過的小道。最後,可能要訴諸法庭,才得以抑止他們的行為。

MBA是否一個好經理?

管理學大師亨利•明茨伯格 (Henry Mintzberg) ,是經理角色學派的代表人物,經常提出打破傳統的獨到見解。近年來,他一直在質疑商學院,在他的《要管理,不要MBA》一書中,明茨伯格對工商管理碩士(MBA)進行了猛烈抨擊。他認為MBA 課程是「把錯誤的東西教給了錯誤的人」,主要論點有三,分別是:1)MBA學生中極少有人有過管理經驗。

接受唔到?!

想不到一隻網上遊戲的宣傳對白:「我接受唔到囉!」,竟然成為全城熱話,就連電視節目主持都爭相模仿。令我第一時間聯想到的就是經常出現在勞資糾紛中的談判問題。若勞資雙方在過程中,均抱著一副「我接受唔到囉!」的態度。那麼,這個談判是沒有可能談得合攏的。

好聚好散

隨著聖誕節及農曆新年的臨近,又是即將派發年終雙糧及花紅的日子。對僱員而言,當然是開心的事情,無論多與少,都是過去一年辛勤工作的回報。但對僱主而言,卻是擔心的日子,因為這亦是員工離職的高峰期。

尋找工作的意義

《人類動物園》(The Human Zoo) 一書中提到,城市的自殺率遠比鄉間高,而男性的自殺率又會比女性高。一般認為因為城市中的競爭很大,而男性往往是最積極參與這些競爭的人,結果很多不堪壓力的人就會選上了一條不歸路。可是在這這些自殺的人中却不乏天之驕子,前途本是無可限量的。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