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的背後

近日看到一個頗有意思的電視遊戲節目,嘉賓需要猜出十二位陌生人的身份。令我感興趣的並不是各人不同的職業,而是他們決定使用的身份。他們有的是「某比賽的香港代表」,也有一些是「某明星的哥哥」,甚至是「澳門出生」的人。但無論他們的身份是甚麼,大部份都選擇了較中性或正面的。隱惡揚善是人的本性,隱藏自己不好的身份亦是人之常情。難道有人願意使用「香港腳患者」或「重讀中學會考3次」的身份嗎?
  
然而,在現實生活裡,過份沈溺或陶醉於某個身份,而忽略了自己其他的身份,亦會產生不良後果。例如有部份沈迷網上遊戲的青少年,整天陶醉於遊戲中「大俠」的身份,從中得到前所未有的成功感。一旦回歸現實,整天要面對家長和老師的壓力和堆積如山的功課,難免會形成強烈對比。長此下去,學習成績可能會一落千丈,更驅使他們逃避到虛擬世界以尋求認同,形成了可怕的惡性循環。
  
職場上亦不乏類似的例子。有些人仗著名牌大學學位,自恃高人一等,便瞧不起別人。毫無疑問,學歷這個身份當然重要。 尤其在招聘或晉升等事宜上,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單單戴上哈佛或耶魯的冠冕就代表你能踏上成功之路嗎?這似乎太武斷。因為,在風雲莫測的商界裡,並不會只因你是名校畢業,就一定會得到更多機會。成功的原因其實很複雜,不只單靠學識智慧,還需具備良好的人際關係、豐富的商戰經驗和刻苦耐勞的精神等。而這些特質和於哪一間學府畢業並不一定有直接的關係。

  有許多成功人士也不是從名校畢業,甚至沒有大學學位。例如:內地一位知名市場策劃者名秦全躍,就沒有讀過大學。但憑著當木工、管理員和服裝廠廠長的不同經驗,以及力求創新的意念,成就終被受肯定。而他的企劃案例,更被納入名校的教材之中。由此可見,經驗有可能比頭銜更重要。

  此外,也有不少位高權重的管理人,過份意識自己高高在上的位置,一味只懂指指點點,忽自己也必須同時是眾人的僕人,也是企業的受托者。是的,權力使人腐化,讓人陶醉於一己權位的身份,濫權者,自然不會有真正的跟隨者。

事實上,人不可能只有一個身份。儘管是老闆眼中最「能幹」的CEO,也不代表是下屬眼中的好上司;即使是咤吒商界的鉅子,亦不代表會是一個好爸爸、好老公。往往某些身份更會出現矛盾。
  
人們常說:「某某,你真成功!」但處於「講金唔講心」的今天,人們往往只單憑某人的地位及賺錢多寡來斷定其「成功」。然而,學歷、職業以致權位只是「人」的其中一「片」身份,若要成為一個「真成功」的人,我認為,最低限度要兼顧好每一「片」身份。當「爸爸」的要照顧子女;當「朋友」的要甘苦與共;當「市民」的要盡公民責任;當「員工」的努力工作;當「上司」的要關懷下屬;當 「老公」的要回家吃飯 ‧‧‧。說實話,我不懂怎樣過平衡的生活,但若能在每一身份上做到盡忠,便能自得其樂。若每天只想著自己如何比人強,不會覺得很累嗎?

「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太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