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享

變革之路 (二十) 站高一點、看遠一點

十九世紀中期,遠洋航行仍然是探險家的活動。伴隨著工業革命及蒸汽引擎的技術日趨成熟,一位有遠見的企業家就矢志打造世界上第一首遠洋遊輪,連接歐洲大陸與美洲的新世界。然而,這位企業家當時面臨著一個重要的抉擇 ---- 誰能為他打造一艘無懼風浪的遠洋遊輪呢?他環顧全世界,發現只有兩間造船厰有足夠的材料、技藝去肩負起這浩大的工程。於是,他便決定親身考察這兩間造船厰,以決定把造船重任押寶於誰。

企業從故事開始(三) : 玻璃式經營法

在我家的附近有間我常光顧的茶餐廳。有一天,當我在茶餐廳吃早餐時,聽到「哐」的一聲,原來是有名員工打破了碟子。後來與茶餐廰的老闆閒聊,原來他已用了不同的辦法,但仍然無法改善員工的粗心大意。假如你是這間茶餐廳的老闆,想要減少員工打破碗碟,你會怎樣做呢?

企業從故事開始(四) Puma的騰躍

在運動服裝的品牌中,阿道夫‧達斯勒(Adolf Dassler)所創立的Adidas是首屈一指的品牌。然而,其兄長魯道夫 (Rudolf Dassler)所創立的Puma,卻遠沒有那麼的成功。Puma出品的運動鞋,被視作是次等、二流的的鞋子,只能在百貨公司的廉價貨品櫃上陳列。在1993年,Puma已連續8年錄得虧損,到了破產的邊緣。

企業從故事開始 (七) 放下成功的包袱

由日本企業巨頭Sony及瑞典電訊製造商Ericsson合組而成的Sony Ericsson,曾經開創了一個輝煌的時代。然而Sony Ericsson最終也敵不過時代的巨輪,由Sony全盤接手以求改革、生存。細心觀察Sony Ericsson的發展史,會看見其由盛轉衰皆是源於同一個原因。

企業從故事開始 (八) 豐田的「超市模式」

豐田汽車公司(Toyota Motor Corporation),一間在美國壟斷的汽車工業中能頑強崛起,於 2008年更成為了全球銷量最高的汽車製造商。豐田成功的背後,全有賴於車廠負責人大野耐一先生於1956年參觀美國福特車廠的取笈之旅。然而,這次行程給他感受至深的並不是「福特模式」,而是美國超市的運作模式。後來這更成為了「豐田模式」的哲學基礎。

企業從故事開始 (九) 豐田的經營公式

在豐田車廠的所在地 - 名古屋,為了迎接世界博覽會及滿足日益繁重的空運業務,政府決定興建一座新機場以取代日漸老舊的名古屋機場。當時日本政府審訂出興建機場的成本預算為$7680億日元,並批出工程項目給豐田企業接手籌備。到2005年工程完工時,整個項目豐田比政府的預算節省了近$1000億日元,節省了預算的13%。

企業從故事開始(十) 衝破樽頸的「紅牛」

紅牛是一個著名的能量飲料品牌,然而在芸芸的能量飲料品牌中,還有日本的「力保健」、「蠻牛」等等。為何「紅牛」能一枝獨秀,行銷於世界上近140個國家,甚至成為全美十大的飲料公司之一?

 一直以來,諸如紅牛、力保健、蠻牛等的能量飲料也是主打產品的功能性作旗幟,如紅牛的宣傳語就是「困了累了就飲紅牛」。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