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得樂

一家之主

多年前,某天晚上回家,進門一刻已感到氣氛有點異樣,到了用餐的時候,看著菲傭姐姐和太太都低著頭不發一言地進食,便心知不妙。過了幾分鐘,氣氛還是一樣的胶着,我便乾脆請所有人(太太、菲傭、小兒)放下餐具,停止用膳,問清楚究竟發生甚麼事。第一個發言的是菲傭。原來她內心一直「心理不平衡」,在我們家工作那麼多年都很愉快,只是太太從來「不信任」她,每次在外購物,都要向太太拿錢,且一定要有收據。

與兒子睡前的十分鐘

與兒子睡前的十分鐘

作為家長,對於幾歲大的孩子,你跟他們說得最多的是甚麼呢?大概是﹕「穿多件衫!」「吃多一點!」或是圍繞著﹕「做咗功課未?」、「考試識唔識?」等。而我跟兒子的話題,卻是無所不談的,由學校的趣事,工作間的「血與淚」,繼而是社會國家大事都有,目的是讓小孩活在真實的生活中,知道種種的好與壞。每天晚上的睡前十分鐘,便是我們的「談天說道」的例行習慣。

履行承諾

曾參是孔子其中一位得意門生,是春秋末期魯國著名的思想家,他除了有豐富的知識外,他還有高尚的德行。有一天,他太太正要外出辦一點事情,他的孩子卻想跟著去,讓媽媽束手無策。終於,媽媽對孩子說:「寶寶乖,待媽媽回來時,宰一隻豬給你吃!」孩子聽了當然十分高興。

成就夢想

在美國,玩滑板是風靡不少青少年的活動。但當湯美•卡羅爾開始拾起滑板要學習時,卻立即招來其他人的白眼,因為湯美是失明的。

湯美自從 2歲時,便罹患上視網膜細胞瘤,不僅 因而失明,還有 可能在將來轉移 至其他器官並再次病發。自此,湯美不單變成盲人,亦變成了父母和朋友間的「受保護動物」 。

Kidult

最近12歲的兒子與媽媽為了怎樣處理「閒暇」的時間甚是困擾,兒子每每遇到沒事做的時候,便問:「媽,有乜做呀?」「媽,咁我點呀?」「媽……」除了問過不停外,他也不容許我們幹著自己的事情,有時就是為了討論「他要做乜?」或「我們一起做乜?」都會影響我們的情緒和浪費好些時間。一天早上,我便特意和他分享爸爸在他同樣的年紀時,便很開心地找同學、朋友一起去玩,很享受朋儕的生活。

挫折也是好的

小兒的老友近日要面對升中派位,除了他的父母很緊張外,連小兒、太太和我都為這小朋友能否派得心儀學校也同樣緊張起來。雖然教育局公佈今年差不多九成的同學都能獲派心儀學校,但偏偏小兒的老友就是那餘下一成的不幸者,自然小朋友和爸媽都很不開心。

用心是成功的關鍵

暑假期間,一家人到了上海一遊,主要活動都是吃、喝、玩、樂,順道走到聞名已久的火鍋店海底撈一試究竟有何特別。認識這間火窩店是因為閱讀了黃鐵鷹寫的《海底撈你學不會》,書中提到海底撈那超水準服務是源於一個「心」字。就是因著這份好奇,很想親嘗一下用心的服務是怎麼一回事。

父親的感染力

在孩提時代,小朋友最多時間和父母一起,父母們的一舉一動也會成為小孩學習和模倣的對象。要讓小朋友有良好的做人態度,言傳身教,用生命感動生命是十分重要的。

Rick因為出生時臍帶繞頸而導致腦部缺氧,當時醫生告訴其父親 Dick:「你的孩子註定是植物人,你們也沒有能力養育他了,不如將他送到療養院吧!」然而Dick 即斷言拒絕了醫生的建議,他決心將這小孩養育成材。

領悟零分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頗有趣的父與子的真實故事,雖然無暇考証故事的真確性,但仍無損這故事的可閱性。

故事中的父親是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博士,著名作家及畫家。兒子是哈佛大學碩士和著名的電台節目制作及主持人。也許不少人第一個感覺是,父親是一個德高望重的教授,他兒子必定也是品學兼優,不用怎樣的努力也可獲得不錯的成就。

凡事對自己的要求要高一點

世界著名單車選手布蘭多在連續三屆獲得世界單車冠軍後,被記者問及其成功之道。於是,布蘭多就邀請記者回到家中車房,指著一架特製「小輪」單車,記者眼前單車的輪子尺寸與嬰兒車的輪子無異,記者說:「你就是用這單車練習?為甚麼它的輪子那麼細呢?你踏這單車時不是要比別人付上加倍的努力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