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己出征(三)

英國哲學家和數學家羅素曾經提出了一個十分著名的「火雞問題」。話說羅素養有一隻火雞,他不論天氣和假期,他都會每天準時9點為火雞送上豐富的食物。起初,這隻火雞對於主人提供食物並沒有太大的倚賴,但久而久之,牠自己也發覺主人往往在早上9點會為自己送上豐富的食物,一切都變得理所當然。日子一天一天地過,這隻火雞每天起床都等待着主人分發食物。但在聖誕節前夕的早上九點,羅素那天並沒有在為火雞送上食物,反而將火雞交給廚子烹調成為聖誕節的佳餚美食。

原來羅素一直飼養火雞,就是為了在聖誕節時享受一頓美味的火雞餐。火雞本來就是人類的食量,這隻火雞由於長年被主人供養,準時得到食物,漸漸失去了憂患意識。

火雞的遭遇,是典型的「死到臨頭」還未覺醒的例子。可憐的火雞日復一日地活著,看待所有事情都是理所當然的,一旦世界不似預期般運行,只會一味偏執地跌落思考黑洞,想不出所以然,甚至只管埋怨,對處境盡是批評,失卻了向前的動力。

我們不妨從火雞的角度想想如果牠知道有聖誕節來臨的一天,牠可以有甚麼應對的選項?我想到的是:
1. 拒絕進食主人提供的食物,結果是餓死。
2. 惶恐地等待被烹調的來臨,結果是恐懼死。
3. 處之泰然,好好享受每一天,結果是安樂死。
4. 努力尋找逃生的機會,結果是....
5. 除了努力求生,也為活著富予意義,結果是死而無憾或是不枉此生。

對於最後的選項,我想起多年前閱讀猶太人大奢殺倖存者、意義治療法創建者弗蘭克所著的《活出意義來》(Man search for meaning, Victor Frankl)一書,弗蘭克如何在九死一生的環境中尋找活著的意義,他有一句名言:「人不該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而是要先認清,是生命對他有何期待(或譯作:追問)。」然後他續說:「面對這個追問,我們不能以說話和沈思來答覆,而該以正確的行為和作為來答覆。到頭來,.....完成生命不斷安排給每個人的使命。」換句話說,我們唯一的出路就是不斷和處境對話,透過愛的意義、受苦的意義、生命的無常去扭轉人生在面對不同處境的態度,也可以說是一種與時並進、輸人不輸陣的心態。

正因為集中營中的悲痛經驗,反而使他發展出積極樂觀的人生哲學,正如他常引用尼采的一句話:「打不垮我的,將使我更形堅強」,使他後半生能活得健康快樂,並到世界各地演講推廣意義治療。

是的,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能避免活像火雞,重要的是我們用甚麼心態面對。羅素的「火雞問題」,其實是我們每天都會面對的(包括平常生活、日常工作、社會現象、世界大局),就如天氣總會不似預期,我們可以做的,最重要的就是保持醒覺和清明的態度。醒覺就如習慣看天氣預報,按照預警而作對應和後備方案;「追問」也是醒覺的一種表現。清明就是回到初心,不斷重尋初衷的態度。我們每個人的心都好像是一面鏡子,若想要看到最真實的世界,需要把鏡子上困擾自己的煩惱都抹掉。用一種悠然、自在、「預咗」的態度面對一切無常,即使不能改變火雞的結局,但至少是「安樂死」而不是「恐懼死」。

「清心的人有福了! 因為他們必得見神。」(太‬ ‭5:8‬ ‭)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 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