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享

危中有機

金融海嘯瞬間席捲全球,美國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直言美國正陷於「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中,並引發一場經濟衰退。因此,很多人對於這次2008年金融危機稱之為「世紀金融海嘯」。不少人亦對當前處境感到絕望,思巧前境更傾向災難化。然而,客觀的事實是,危中必有機,過份悲觀只會使人自困囚城,錯失機遇。

身份的背後

近日看到一個頗有意思的電視遊戲節目,嘉賓需要猜出十二位陌生人的身份。令我感興趣的並不是各人不同的職業,而是他們決定使用的身份。他們有的是「某比賽的香港代表」,也有一些是「某明星的哥哥」,甚至是「澳門出生」的人。但無論他們的身份是甚麼,大部份都選擇了較中性或正面的。隱惡揚善是人的本性,隱藏自己不好的身份亦是人之常情。難道有人願意使用「香港腳患者」或「重讀中學會考3次」的身份嗎?

美滿人生:心滿意足的人生

經文 :
詩篇17章14-15節:「耶和華啊,求你用手救我脫離世人,脫離那只在今生有福分的世人!你把你的財寶充滿他們的肚腹;他們因有兒女就心滿意足,將其餘的財物留給他們的嬰孩。至於我,我必在義中見你的面;我醒了的時候,得見你的形像(註:”見”或作”著”)就心滿意足了。」

當馬太效應遇上金融海嘯

 引言
金融海嘯瞬間席捲全球。據悉,美國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於2008年9月14日接受專訪時,曾直言美國正陷於「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中,並且極有可能引發一場經濟衰退。因此,很多人對於這次2008年金融危機稱之為「世紀金融海嘯」。

誠信行為的難

不少人認為現實職場中根本沒有可能做到誠信,最少某些職業如是。做律師的既然接下案件,便需盡所能從疑點中建立維護所託者的利益,案情的真實性往往是次要的。從事市場營銷者,對產品絕對要隱惡揚善,才能成功游說買家。股票交易員往往因買方能收取更多佣金,自然傾向叫人買多於賣。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都是「隻眼開、隻眼閉」,或者不斷妥協,以致發展到完全不能作倫理上的判斷,似乎政治行業便是這類的表表者。

誠信破產

內地因食用含三聚氰胺國產奶粉而出現病症的兒童已急增至六千多人,並至少造成3名嬰兒死亡,至此,「中國製造」四個字已經等同於假、劣、甚至謀財害命的標記,這與京奧展演的強大構成強烈對比:正是發財不立品,沒有甚麼好驕傲。前總理朱容基便曾說過,倘若不撤底對付貪腐行為,黨和國家都要滅亡。朱總理所言並非沒有根據。

誠信與社會資本

不少學者把誠信視為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認為誠信在每個社會道德標準或價值觀形成之前已經存在。他認為經濟生活與文化生活是分不開的,在社會資本和物質資本同樣重要的時代,只有那些擁有較高信任度的社會,才有可能創造較穩定、規模較大的企業組織,例如日本、德國和美國。相反低信任度社會如法國、意大利、香港和台灣則需較長的時間建立大企業。

夢中的怪獸

曾經做了一個奇怪的夢。

夢中,我吃力地爬上一座懸崖上,身後被一頭巨大的怪獸追趕。
我拼命的向上爬,心砰砰亂跳,爬到山嶺,面前只有一片平地,怪獸也快要趕上。牠一直爬,那個血盆大口一直張開。

夢裡的我很害怕,急得脫下身上的衣衫,拋入怪獸的口裏,奈何沒半秒,牠又向著我張開口。

履行誠信

企業以至個人追求誠信,似乎是大勢所趨,只是其複雜的挑戰性,往往為人所忽略。有些人認為誠信行為是理所當然的,實踐起來非常簡單。曾經聽過一位執法者說他從來沒有道德兩難的決定,只管按著法規執行,一切便簡單得多。又有一位任職於司法機關的人士,形容他草擬法律無數,從沒面對道德挑戰,因此在他的世界裡,活出誠信就如飲茶食飯般理所當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