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應
Submitted by admin on
美國氣象學家洛倫兹在1979年,提出一項震動人心的理論:「一隻蝴蝶在巴西拍動翅膀,有可能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引致一場龍捲風。」人稱這理論為《蝴蝶效應》,意思是說,我們不要看輕任何微少的東西,因為它們往往可能帶來巨大的影響和改變。
Submitted by admin on
美國氣象學家洛倫兹在1979年,提出一項震動人心的理論:「一隻蝴蝶在巴西拍動翅膀,有可能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引致一場龍捲風。」人稱這理論為《蝴蝶效應》,意思是說,我們不要看輕任何微少的東西,因為它們往往可能帶來巨大的影響和改變。
Submitted by admin on
有一天,孔子的弟子正在門庭外面掃地,剛巧這時有一個人走到他面前,問他:「請問一年有幾季?」「當然是四季啦!」孔子的弟子很自信地回答。接著那人說:「你錯了!一年只有三季。如果你不信,我和你打賭,誰人輸了就要向對方叩三個頭。」
Submitted by admin on
在中國人的社會營商交往,由款待人員的層級、開會的所在、進餐的時間與菜式、餐桌坐位、以至名單排位,在在都是智慧,少一點觀察力,都會弄至焦頭爛額,或過尤不及。我一位同事曾向我訴說從國內某大城市的民企老闆說很欣賞我們的產品,專程來港洽談,但相約見面的時間是在節日假期、時間是下午三時、地點是某豪宅樓下的花槽,我的反應是見是可以見的,但不要抱太大期望,因為我看不出來人有甚麼誠意,洽談結果亦是意料中事。
Submitted by admin on
在大學裡,每年迎來一批同學和送走一批畢業生。在新生輔導日,我均會向我任教的工商管理系的同學提問:你是否具備作為投身商界管理人的性格和特質呢?同學都是一貫地沈思、一臉妄然,好像從來沒想過。事實上,在面試的時候,這些被喻為「港孩」的同學都背著標準答案:報讀工管是父母、師長的意見,或是因為香港是商業社會,投身商界是理所當然的。說著,我也看到狀似父母兄姊的影子在外等候著。
Submitted by admin on
最近與十多位畢業兩年的舊生重聚,話題都是圍繞著換了多少次工、打算換甚麼工,更多的是訴說工作如何不濟。同學也不約而同的問我究境僱主要的是甚麽樣的員工?我便說了以下一個故事:
Submitted by admin on
朋友剛剛買了一件傢俱回家。回家後,她馬上就嘗試按照著說明書組裝傢俱。但是她嘗試了很久也不能成功把這傢俱弄好。結果,她只好放棄並到街外逛逛。幾個小時後,朋友回到家中卻發現傭工已經把這傢俱組裝好了。於是,她就充滿疑惑地問傭工:「你究竟是怎樣把這傢俱砌好的呢?」這位傭工說道:「都沒有甚麼特別的方法。只是我不懂英文,故此看不明說明書,唯有迫自己動腦筋。」
Submitted by admin on
《易經.繫辭下》裡的「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人只有不斷求變通,才會有進步,而達致恆久的優勢。因此,《易經.乾卦》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亦表示人們應該不斷自我增值,以適應訊息萬變的環境。
Submitted by admin on
刺猬是一種群居的動物,而牠們全身都長滿尖刺。冬天時,刺猬都會聚在一起,互相取暖。然而,這並不是容易做到的一件事。由於刺猬身上都長滿了尖刺,如果牠們互相靠得太近,便會互相弄傷;但如果牠們分得太開,又得不到取暖的效果。最後,刺猬們都找到了一個最合適的距離,既可取暖,又不會弄傷大家。我們每天活在職場生態中,有時候也不妨向刺猬學習一下。
Submitted by admin on
二零零九年第十五期的《南方人物周刊》記載了一個感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個只有十二、三歲的小女孩。有一天上課時,老師問這位小女孩:「你將來有甚麼理想呢?」小女孩回答說:「我想當一名城管。」老師都嚇了一驚,小朋友的理想通常都是很遠大的,不是當飛機師,便是當太空人。為甚麼這位小女孩卻想當一名職位甚低的城管呢?
Submitted by admin on
美國哲學家勞夫.沃爾多.愛默生曾經說過:「人的眼睛和舌頭說的話一樣多,不需要字典,卻能從眼睛語言了解到整個世界。」研究指出,當人們溝通時,獲得的訊息只有7%是來自於字句的,38%是來自聲調,而有55%的資訊卻是來自於我們的身體語言的。所以,我們不要小看一些不經意的小動作,對我們的形象有甚大的影響。可有想過,小小的眼睛,蘊含建立領袖形象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