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享

工作中的負面情緒:憤怒

筆者在職場工作多年,可說是每天均活在各種類形的負面情緒,包括憤怒、羞恥、罪疚和抑鬱,而這四種負面情緒例子均能從工作處境中隨手可拾。我們既然不能避免地花上人生大部份時間在工作,而伴隨著的卻是工作壓力和不愉快的經驗,這種情況在金融海嘯下有增無減,正面處理及轉化負面情緒更是刻不容緩。

今期先分享我對負面情緒中憤怒的看法,以後數期分別談餘下三種情緒:羞恥、罪疚和抑鬱。

「連橫」的藝術

「連橫」是中國戰國時代以張儀為首的縱橫家向秦國所提出的一種外交策略,與當時蘇秦向六國所提出的「合縱」相對。用意是秦國聯合一些國家進攻其他弱國,結果令其他六國發生內鬨,加快完成統一大業。孔明的「聯吳抗曹」,也是古代「連橫」的延續。二戰其間,日本、德國和意大利所組成的「軸心國」亦採用了相同的方法,牽制其他「同盟國」,以獲得更大的軍事目的。

成也孔明.敗也孔明?

剛看畢電影《赤壁》下集,戲中的諸葛亮(孔明)與周瑜的鬥智鬥力充分展現出二人的軍事智慧。在前幾期,既己談了「瑜」,又豈能不談「亮」呢?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及發明家,也是傳統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回顧去年,整個世界有着翻天覆地的轉變──本來樂觀的情緒,由雷曼兄弟破產後,馬上急轉直下,令不少人對經濟前景都存在隱憂。而政壇也在變天,布殊走了,奧巴馬上陣;陳水扁走了,馬英九上台;泰國更接連發生政變,接連換了三位總理……08年還有其他大事,如:四川地震、北京奧運、以色列與加沙戰爭等,都在改變我們的生活。變,似乎是定律,似乎是無可避免。

在後的將要在前

知名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 (Robert K. Merton) 形容整個社會並未因全球化而變得平等,相反是「貧者越貧、富者越富」,他把這現象歸納為「馬太效應」 (Matthew Effect)。綜觀今日的社會面貌,「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現象,可說是十分明顯的。至少我們從資源分配層面上,只會看到富有的人所享有的金錢、榮耀以至成就,都一定會比窮人所得的較多。

「合理化煙幕」之謎

早前,在電視劇《絕代雙嬌》內接觸到一些市場學的理論,其中包括一個頗有趣的詞彙──「合理化煙幕」。坦白說,我還是首次接觸這個詞語,可是內裏的理念相信許多人都能理解。讓我舉例說明:一間售賣車仔麵的店舖,推出18元的三款餸菜,只要再加兩元便有四款餸。顧客們會覺得,多支付11%金錢,便能得到額外33%的份量,十分超值,因而選擇四餸麵。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