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魅影
Submitted by admin on
面對生活壓力,對於不少人而言,工作絕對不是快樂的事。一項調查發現,香港人甚麼時候最開心,答案是「放假」、不用工作;而甚麼時候最不開心,答案是「工作壓力」、工作得不順暢。心理學家Edward Diener 指出兩種最令人持續情緒低落的遭遇,其中一種便是失去工作(另外一種是失去伴侶)。可想而知,一般人對工作的感受是「既愛且恨」──既怕失去工作,但在工作中卻得不到快樂。
Submitted by admin on
面對生活壓力,對於不少人而言,工作絕對不是快樂的事。一項調查發現,香港人甚麼時候最開心,答案是「放假」、不用工作;而甚麼時候最不開心,答案是「工作壓力」、工作得不順暢。心理學家Edward Diener 指出兩種最令人持續情緒低落的遭遇,其中一種便是失去工作(另外一種是失去伴侶)。可想而知,一般人對工作的感受是「既愛且恨」──既怕失去工作,但在工作中卻得不到快樂。
Submitted by admin on
金融海嘯瞬間席捲全球,在未來的日子,大家只會目睹更多企業倒閉、失業率再次調頭回升,促使更多人過著困難及壓力的生活。在金融海嘯衝擊的當下,打工仔能保往飯碗已是很不錯,面對生活壓力,對於不少人而言,工作絕對不是快樂的事。一項調查發現,香港人感到最開心的就是放假不用工作,而最不開心的是工作壓力和工作不順暢。
Submitted by admin on
每年七月,不少高考生均會為入讀大學理想科系而苦惱,在選修過程中,除了考慮個人興趣,還要認清行業前景及專業要求,否則會變成「讀錯書、入錯行」。 幾年前,投資銀行家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職業,傳聞一年的花紅有港幣幾十萬至幾百萬。可是,自從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以來,人們對這份職業的熱情也冷卻下來。甚至有人認為投資銀行(投行)這個行業已死,金融業也會靜下來。
Submitted by admin on
筆者的一位朋友,在過去數月,經歷兩次減薪,收入少了兩成以上;新年後公司不斷傳出裁員消息,每日上班,第一件事便是看看面有沒有大信封;加上擔心兩名年幼孩子的學費、生活費,心情非常沮喪。他的經歷,似乎是不少香港人的寫照。回想金融風暴後的幾年,朋友中不乏失業、欠債累累、甚或破產者;即使能保住飯碗,也難免超時工作、不斷自我增值、憂慮被裁,都是社會普遍的現象。
Submitted by admin on
隨著社會經濟的轉型,職業是有其週期性的,一般而言,很少行業能持續處於蓬勃的狀況。不但會受世界趨勢而影響,更會因為人力資源的供求而改變。 在未來的十年間,我覺得最有機會脫穎而出的行業可能是教育行業,所指的並不是幼兒教育或中小學,而是高等教育的教席。
Submitted by admin on
筆者認為我們既然不能避免地花上人生大部份時間在工作,而伴隨著的卻是工作壓力和不愉快的經驗,這種情況在金融海嘯下有增無減,當下的牧者幫助信徒面對及轉化負面情緒是刻不容緩的,特別是正面地處理負面情緒,與情緒共舞,為人生注入正能量。
Submitted by admin on
“馬太效應” (Matthew Effect) 這個著名生活法則是來自《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個故事,原文可參考馬太福音25章14至30節及路加福章19章11至26節,以下略作修改,把故事更具體化。
Submitted by admin on
上一期跟大家介紹了其中兩個有潛力的行業──婚禮統籌及虛擬服務業,接下來將會介紹另外兩個具有前瞻性的行業。
Submitted by admin on
就讀初中的姪兒,每次出現家聚,總是背著背包,我們都會打趣問他:「今晚又到哪兒睡?」原來,他自少由阿姨帶大,即使成長了,還是習慣不時在親人家中睡,我們笑稱他為吉卜賽人,喜歡四海為家。
Submitted by admin on
最近與一位去年畢業的同學閒聊,她給我道出了過去一年在職場的經歷。剛畢業之後,文迪經友人推薦進入一家跨國的日用品公司。作為一個推銷員。「跑數」和行政工作讓文迪每天都活在壓力之中。文迪回憶道:「那時,上司總是責怪我沒記性。同一件事和我說了幾次,還是記不進腦中。」最終,文迪在兩個月後就給老闆辭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