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變通

一七O九年,俄國彼得大帝向妻子寫了一封信,內容大致是:「親愛的,我向你宣佈,那充滿憐憫的神將這一天賜給我們,我們史無前例的大敗敵軍。總而言之,我們給予敵人整個大軍迎頭痛擊。」對的,這場瑞典與俄國之戰爭的確贏得不容易,但也因為這場戰爭俄國獲得了歐洲強國的地位。而彼得大帝全憑他的變通能力帶領俄國戰勝歐洲強國瑞典。

戰爭初時,瑞典國王親自率領四萬大軍攻打俄國。當時,俄國的軍事實力和瑞典還有一段距離。當時彼得大帝命令軍隊不斷後退,不直接與敵軍交鋒,讓瑞典軍深入俄國的腹地。而當俄軍每一次後退時,都會用火燒周圍的土地,讓瑞典獲得的只是一片荒地。行軍打仗,本來至勝之道是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瑞典軍深入俄國領土,軍糧供應自然接應不下,加上俄國冬天極度寒冷,令瑞典軍還未正式作戰已經死傷慘重。最後,彼得大帝很輕鬆便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從彼得大帝的勝利,我們看出了變通的重要。《易經》都提到:「窮則變,變則通。」很多時候,當我們想問題時,都不期然採用了直向思維。例如:當敵人進攻時,我們最容易想到的做法是直接應戰。不過,很多時候,戰爭雙方都不是實力均勻的。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選擇盲目應戰無疑是以卵擊石,自討滅亡。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曾經說過,在敵強我寡的形勢下,我們可以選擇「快戰」和「決戰」。快戰的意思是,我們明知自己實力和對方差很遠,明知直接作戰只會輸得一敗塗地,但還是希望痛痛快快打一場仗,打輸就算。當年,項羽兵敗烏江,只剩下廿七騎人馬,本來江上有一名船家說可以渡他過江,他日東山再起。但項羽覺得英雄一定要死在沙場,他和漢軍來了一次快戰。

決戰和快戰之所以不同,是因為決戰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在決戰之前,主帥都曾經就整個形勢作出分析,在有限的資源和環境下作出絕地反擊,決戰往往是有獲勝的希望的。如彼得大帝,他明知和瑞典硬拼並沒有取勝的希望,但他熟悉俄國的地理環境(冬天寒冷,境域遼闊) ,故他先誘使敵人進入國境,令敵人飢寒交迫,未戰先輸。結果,俄國一躍成為歐洲強國。然而,很多時候,我們靈光一轉,多一些從不同角度思考,很多問題都是不難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