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mitted by Mandy on
提起星巴克,大家會想起什麼呢?咖啡豆、舒適的環境、年輕的員工和在咖啡杯寫上你的名字的親和本領?這些都是星巴克必有的元素,原來創辦人舒爾茨的理念不僅是經營一間咖啡連鎖店,更致力打造成為消費者除了家和工作之外的第三個家(The Third Place):顧客每天的第一杯咖啡在家裏喝,第二杯便是在公司喝,所以星巴克致力成為取代家和辦公室的喝咖啡的更佳選擇,讓每一位消費者都能夠感受到賓至如歸、溫暖不被打擾的感覺,甚至期望下一個改變世界的創新章念就在這裏發生。
但隨着星巴克的高速發展,分店越開越多,管理越來越困難,加上創辦人舒爾茨早年退下火線,星巴克在2008年伴隨着世界金融海嘯,陷入了前所未見的困難,甚至走上破產邊緣,股價由2006年高峰$18美元下跌至4美元,不少華爾街金融分析師表示星巴克氣數已盡,即將步向滅亡。
在這時候,星巴克創辦人舒爾茨重新回到公司,致力成為星巴克的品牌醫生,決心要讓星巴克重新振作,他清楚明白公司近年快速發展,不少員工未必明白公司的理念,以為公司只是一間普通賣咖啡的連鎖店,就算連公司的管理層,也只是盲目追求財務報告上的數字,結果當生意差的時候,管理層只懂節省成本,删除分店多餘的裝飾甚至人手,推出一些毫無意義的附加推銷物品,漸漸客人認為星巴克是金錢掛帥,而不再是他們的第三個家,和普通的咖啡店無異。舒爾茨在2008年的某天,他做了一個震驚美國整個市場的決定,他決定讓全美國7100個分店全部休業3小時,店員需要在店中利用錄像機參看由他主講的講座,講座的內容包括星巴克品牌理念、現正面對的問題,日後應對方案。即使休業3小時帶來的生意損失是可觀的數字,但創辦人認為這3小時的休業是絕對值得的,因為他要每一位員工都要認真停下來重尋品牌的核心價值和經營初心。就在那一天開始,經過一連串的撥亂反正和改革措施,星巴克最終成功渡過了難關,生意拾級而上,股價升至近年高位!
刻下經營環境惡劣,不少企業頻臨倒閉或深陷財困,與外在各種挑戰不無關係,但企業經營者也不妨停下來「問自身」:想想自身營運本來有沒有偏離軌蹟、資源是否運用得宜、企業初心去了那裏、營運是否為利是圖、團隊運作是否變成一台台機器....可能得出一個駭人的結論:即使世界不停擺,企業都不會好到哪裏,分別只是即死、早死、還是遲死而矣。十年前的Nokia 、 柯達也是在自身出了問題下被外在環境所淘汰的。
如有興趣完整地看看創辦人舒爾茨如何把星巴克翻盤的故事,不妨閲讀由他親自撰寫的《勇往直前》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