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享

小人物 ?

電影《小人國大歷險》中的信差不太看得起自己派信的工作,自然他的工作表現為同事帶來不少困擾。可有想過一個不稱職的小信差會為企業帶來多大影響?年前我便有親身的經驗,就是因為一個懶洋洋、愛理不理的信差,沒有準時把一項投標的建議書送到對方辦公室,而平白失了一項甚有信心的生意。

「問題兒童」布蘭森

很多成功人士其實都是「問題兒童」。維珍創辦人布蘭森,他在童年時代就被老師視為大麻煩,因為他患有閱讀障礙症 ,在考試中他每次都是全班最尾。在眾多科目中,他尤以數學最差,他連一些十分基本的數學問題都解決不了。不過,他這個人十分喜歡冒險和做生意,在他學生時期,他已經開始和朋友一起種聖誕樹賺錢,之後更加創辦學生報,賣給學生賺錢。

職場謙虛術

在職場森林,獲得成功的不一定是最能幹的同事,因為槍打出頭馬,如果你鋒芒太露而又不知進退,最後只會落得慘淡收場。要在職場成功,能力緊要,但是最要緊的卻是懂得謙和。謙和讓別人對我們的拒絕降低,讓我們在職場上交到更多的真朋友,這樣做起事來自然事半功倍。

最大的敵人

2008年,奧斯卡金像獎得主保羅.紐曼安詳逝去。成千上萬的市民走到街上向這位天王巨星作出最後的致敬,他們敬佩的除了是紐曼精湛的演技,更重要的是他樂善好施的精神,多年來為社區作出莫大的貢獻。不過,回想在他剛出道時,他的星途也不是一帆風順的,那麼他的轉捩點究竟是在哪時出現呢?

抑鬱的創傷

筆者年少時,曾經因為失戀而沮喪了好一段時間,大部分日子把自己關在屋子裏,討厭接觸這個世界,好像一切都是灰色的。在工作中,亦曾多次懷疑自己的能力能否勝任現職,亦經常為不被他人信任而悶悶不樂。我想我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和不同場境都曾陷入某程度的抑鬱──一種提不起勁、看甚麼事情都沒趣味,並伴隨着某種程度的無能、挫敗、放逐的感覺。

工作的負面情緒

筆者在職場工作多年,可說是每天均活在各種類形的負面情緒,括憤怒、羞恥、罪疚和抑鬱,而這四種負面情緒例子均能從生活片段和工作處境中隨手可拾。 憤怒情緒 憤怒經驗通常在三種場景中出現:親密的關係、公眾彼此的交往、及在公義受到威脅的情況下。

心靈魅影

面對生活壓力,對於不少人而言,工作絕對不是快樂的事。一項調查發現,香港人甚麼時候最開心,答案是「放假」、不用工作;而甚麼時候最不開心,答案是「工作壓力」、工作得不順暢。心理學家Edward Diener 指出兩種最令人持續情緒低落的遭遇,其中一種便是失去工作(另外一種是失去伴侶)。可想而知,一般人對工作的感受是「既愛且恨」──既怕失去工作,但在工作中卻得不到快樂。

工作 何苦

金融海嘯瞬間席捲全球,在未來的日子,大家只會目睹更多企業倒閉、失業率再次調頭回升,促使更多人過著困難及壓力的生活。在金融海嘯衝擊的當下,打工仔能保往飯碗已是很不錯,面對生活壓力,對於不少人而言,工作絕對不是快樂的事。一項調查發現,香港人感到最開心的就是放假不用工作,而最不開心的是工作壓力和工作不順暢。

投行之路

每年七月,不少高考生均會為入讀大學理想科系而苦惱,在選修過程中,除了考慮個人興趣,還要認清行業前景及專業要求,否則會變成「讀錯書、入錯行」。 幾年前,投資銀行家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職業,傳聞一年的花紅有港幣幾十萬至幾百萬。可是,自從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以來,人們對這份職業的熱情也冷卻下來。甚至有人認為投資銀行(投行)這個行業已死,金融業也會靜下來。

男女進化論

早前一輯講述「港女」及「港男」的專題特輯,由於題材獨特及具討論性,結果牽起很大的迴響。導致男女雙方在網上就兩性缺點互相進行批評,當中的「公主病」及「電車男」等名詞更瞬間成為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事實上,近二三十年隨著生活質素的改變、女性地位的提高、以及互聯網和動漫的普及,兩性的相處也起了明顯的變化。 專輯播出後,又發生某大學教授對兩性調查結果的爭論,亦顯出社會對性別的敏感度開始增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