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享

誠信行為的難

不少人認為現實職場中根本沒有可能做到誠信,最少某些職業如是。做律師的既然接下案件,便需盡所能從疑點中建立維護所託者的利益,案情的真實性往往是次要的。從事市場營銷者,對產品絕對要隱惡揚善,才能成功游說買家。股票交易員往往因買方能收取更多佣金,自然傾向叫人買多於賣。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都是「隻眼開、隻眼閉」,或者不斷妥協,以致發展到完全不能作倫理上的判斷,似乎政治行業便是這類的表表者。

誠信破產

內地因食用含三聚氰胺國產奶粉而出現病症的兒童已急增至六千多人,並至少造成3名嬰兒死亡,至此,「中國製造」四個字已經等同於假、劣、甚至謀財害命的標記,這與京奧展演的強大構成強烈對比:正是發財不立品,沒有甚麼好驕傲。前總理朱容基便曾說過,倘若不撤底對付貪腐行為,黨和國家都要滅亡。朱總理所言並非沒有根據。

誠信與社會資本

不少學者把誠信視為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認為誠信在每個社會道德標準或價值觀形成之前已經存在。他認為經濟生活與文化生活是分不開的,在社會資本和物質資本同樣重要的時代,只有那些擁有較高信任度的社會,才有可能創造較穩定、規模較大的企業組織,例如日本、德國和美國。相反低信任度社會如法國、意大利、香港和台灣則需較長的時間建立大企業。

夢中的怪獸

曾經做了一個奇怪的夢。

夢中,我吃力地爬上一座懸崖上,身後被一頭巨大的怪獸追趕。
我拼命的向上爬,心砰砰亂跳,爬到山嶺,面前只有一片平地,怪獸也快要趕上。牠一直爬,那個血盆大口一直張開。

夢裡的我很害怕,急得脫下身上的衣衫,拋入怪獸的口裏,奈何沒半秒,牠又向著我張開口。

履行誠信

企業以至個人追求誠信,似乎是大勢所趨,只是其複雜的挑戰性,往往為人所忽略。有些人認為誠信行為是理所當然的,實踐起來非常簡單。曾經聽過一位執法者說他從來沒有道德兩難的決定,只管按著法規執行,一切便簡單得多。又有一位任職於司法機關的人士,形容他草擬法律無數,從沒面對道德挑戰,因此在他的世界裡,活出誠信就如飲茶食飯般理所當然。

始於服侍的生命

在很久以前,交通並不怎麼發達,難怪中國在西方人眼中就像蓋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不過,總是有些西方人會希望走向東方尋幽探秘,親自踏足這個神秘的國度。有一次,一群西方的貴族相約一起,展開他們東方探險之旅。為了讓他們的旅程更舒適,他們找來一位僕人同行,他就是李奧。

講金唔講心!?

曾看見報章大字標題:「佐丹奴股權人人派,大企業罕有。」,內容是說佐丹奴執行董事馬灼安構思:除了新員工外,向集團所有員工派發認股權,最少每人有一手二千股的股份,以作激勵員工,使員工對公司有歸屬感,進而挽留人材。在香港要找激勵員工的書,多如天上繁星,不是說要經常讚賞員工,便是說弄一些什「大食會」或旅行之類,千篇一律。一分鐘管理大師,肯。

職場中的藍海

「藍海策略」原本是一個營商的策略,為何與打工仔有關?在個人的職業生涯,我們也要學會用「藍海策略」,如果一個工種、職業已經有太多人「爭飯碗」的時候,就要考慮好好裝備自己,嘗試開拓更闊的個人事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