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輕易發怒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上文節錄自《論語.衛靈公》。話說有一天,子貢問孔子:「老師,請問你可不可以告訴我一句可以終身受用的格言呢?」孔子回答說:「你只要記著『寬恕』二字便可,進一步來說就是你自己不喜歡做的東西,千萬不要逼別人去做。」簡單來說,寬恕就是指我們「不 輕 易 發 怒 ,不 計 算 人 的 惡 。凡 事 包 容,凡 事 相 信,凡 事 盼 望,凡 事 忍 耐。」(哥林前書 13:5,7),凡事應該多體諒和懷著感恩之心。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某天收工時分,地鐵的車廂份外擠踴。當列車開進月台時,一個男士帶著兩個孩兒走進車廂。這個男人愁眉不展,靜靜地站在車門的旁邊。而那兩個小孩卻十分活躍,在車廂內又叫又跳,對於其他乘客來說十分滋擾。終於,有位乘客忍不住對這位男子說:「先生,你可不可以管教下你的小朋友呢?他們很擾人呀!」這位男士抬起頭來,對這位乘客說:「真的對不起,我和小朋友剛剛從醫院回來,而他們的媽媽剛剛去世。現在我還未將媽媽去世的消息告訴他們。真抱歉打擾你,我會叫他們靜一點。」這位乘客聽罷之後一臉腼腆,似乎十分後悔剛才對這男士動肝火,而這男士也在下一站和小朋友下車離去了。

我們會經常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相類似的經歷。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一些小事大動肝火,而過後又發覺自己怪錯好人,不勝慚愧。不少人不自覺地沉醉在自己的世界內,總是認為世界是圍著自己轉動的,當我們發覺有些事和自己預期不同時,就很容易會發牢騷。然而,發牢騷並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反而會引伸出更多不必要的誤會和負面情緒。

也許有人你會認為:「罵完別人之後內心會很痛快。」但是我的經驗卻不是:「罵完人之後,我獲得的痛苦卻不比被罵者少,甚至更多。」正如和太太吵架,最後都是大家「條氣都唔順」。心中感到不快,總是因為自己心中有些東西難以釋懷,覺得「接受唔到」。一些事情在別人眼中,只是小事一樁,毫不放在心中,結果只是我們有「氣」自己知。以下是一個很好的小故事,教導我們放下的秘訣。古代禮法制定,男女是授授不親的。有一天,有兩師徒在河邊散步。忽然之間,他們聽到河中有位女士呼救。師父馬上跳進河中,救起了那位遇險的小女士,並背著這女士,直至回到城中。當天晚上,徒弟一言不發,像有心事重重。師父終於忍不著問徒弟:「為甚麼你好像很苦惱呢?」徒弟馬上回答說:「老師你經常教我,男女之間要守禮,但今天我看到老師你和那女士如些親密,難怪我會有所苦惱。」師父接說:「你若不提起,我也不記得中午發生之事了。當我救起女子時,我一心只想著救她出險境,並沒有半點想過男女之事。現在看來,我已經放下那女子,而放不下的只有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