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mitted by admin on
在現實生活裏,我們的確每天幹著同一樣工作,日復一日,如機械般複製工作內容,內心都會問,究竟幹的有甚麼意義?不同人會有不同的答案和生出不同的工作心態,自然工作成果也不同。德斯蒙德‧莫利斯著的《人類動物園》(The Human Zoo)一書中提到,城市的自殺率遠比鄉間高,而男性的自殺率又會比女性高。在這這些自殺的人中却不乏天之驕子,前途是無可限量的。他們選擇輕生,不抵壓力固然是重要原因,但當中卻有不少人因為看不出自己的工作有甚麽意義,加上遇到挫折,因而走上放棄生命的路。
美國行為經濟學教授丹.艾端里團隊就對工作意義對人們工作影響進行了有趣的實驗。實驗的過程十分簡單,就是請參加者不斷砌「樂高」玩具。為了測試工作意義的重要,研究人員請來了2批參加者,讓他們在不同的環境(有意義和無意義)下砌「樂高」。研究人員對「有意義」組的參加者說:「請你用「樂高」玩具砌出機器人,砌出第一個機械人就可獲2美金。然後,參加者可決定是否繼續砌機器人。如果砌的話,之後每砌出一個機器人就可以獲得比前一個遞減11美分的工資,即第二個的工資是1.89美分,第三個是1.78,如此類推。」對於被賦予為「無意義」的一組,參加者工資計算方法保持不變,但是卻在砌「樂高」時增加多了一個步驟,就是每砌完一個機械人後,先要把這個機械人拆掉,才可以開始砌第二個。增加這個要求的目的是要讓參加者覺得自己砌機械人是沒有意義的,砌完便拆。你猜猜哪組的參加者平均會取得較高的工資呢?「有意義」組的參加者平均砌到10.6個機械人,而拿走了14.4美金。相反,「無意義」組參加者平均只砌了7.26個機械人,拿走了11.52美元。
大家都是砌「樂高」,為甚麼有人認為意義多些,而又會有人感到沒有意義呢?實驗告訴我們原來感覺「工作是否有意義」是會直接影響自己的工作熱誠和產出的,而工作意義卻是自己賦予自己的,是因人而異的。
在平凡的生活裡,我們都曾經歷過一些令人賞心樂事的事情,例如的士司機和茶餐廳侍應的窩心服務,可是他們的工作却在不少人心目中是非常刻板的,那他們的工作動力是從何而來的呢?大概是因為他們各自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工作意義。以下是一件真實例子:太太哥哥去年底因患癌病需要接受化療,頭髮漸脫落,理髮師看得出他很不開心,一邊理髮却一邊安慰他:「幼髮正在長出來呢!還很有生機呀!不要放棄 …. 」他還鼓勵他多禱告。
「無 論 作 甚 麼 、 都 要 從 心 裡 作 、 像 是 給 主 作 的 、 不 是 給 人 作 的 。 」 歌 羅 西 書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