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事不順

多年前,在我工作的地方有位廠長,工作非常投入,但經常見他都是愁眉苦臉,抱怨工作不稱心。原來他每天的行事曆都是不斷複製著昨天的「失敗」: 上班例遲,因為昨天很晚下班;工作排山倒海,但卻「見嘢做嘢」,從沒計劃;與同事溝通,都是「面阻阻」收場;中午吃飯都會「飲兩杯」、抽抽煙、用以減壓… 。每次與他聊天,通常都是聽他滔滔不絕的嘮囌,然後結語都是四個字:「諸事不順」。在日常生活中,「諸事不順」並不陌生,甚至是常態,不過我認為有一半是可以避免的,就是要避免墜入「墨菲定律」的困局。

墨菲定律是在1949年由一位名叫愛德華.墨菲空軍上尉工程師提出的。有一天,他發覺有位同事十分倒霉,諸事不順,他便和這同事開了個玩笑:「如果有甚麼事情可以弄糟的,你今天也一定會將它弄糟。」結果,這同事當天果然把可以弄糟的事情都弄糟了。

墨菲當天的預言也在空軍中流傳起來了,人們稱之為「墨菲定律」。更厲害的是,在1958年,墨菲定律被收編入「韋氏字典」,其主要的觀點是:
1. 任何事情都沒有我們表面看起來般簡單;
2. 所有的程序都可能出現問題;
3. 感覺會出錯的事情總會出錯;
4. 如果你擔心該個問題的出現,這個問題就更有機會出現。

墨菲定律其實是希望我們做事時要加倍小心,避免帶來人為錯誤的連鎖後果。例如想開會更有效率,有計劃的議程便是不可缺少;想以較佳的狀態與同事溝通,中午吃飯便不要喝酒;想下雨不被淋濕,出門便要帶雨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