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錨定

當你走進一家商店,看到一件襯衫標價1000元,但現在降價到500元。1000元的原價成了你的「錨」,使500元看起來更有吸引力。即使襯衫的實際價值本來就接近500元,我們還是會覺得這是一個好交易。零售商們精明地利用這種技巧,通過表面上的折扣來影響我們的購買決策。

心理學家稱這種認知偏差為「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這是一種讓我們在做決策時,不由自主依賴最初接收到的資訊(即「錨」)的現象。這個理論最早由心理學家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和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在1970年代提出,並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

很明顯,在不斷吹噓名成利就、追逐地位權力的社會氛圍,我們都不由自主地被贏在起跑點、有權就有勢、誰大誰惡誰正確的「錨」定了我們的人生所追逐的方向。聖經馬可福音記載了富有年輕的官的故事(10:17-27)便是被「物欲的錨」佔據了整個人生的好例子:

「耶穌剛上路,一個人跑來跪在他面前,問道:“良善的夫子,我當作什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穌提醒他遵守誡命,年輕人聲稱自己從小就遵守了這些誡命。耶穌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那人聽見這話,臉上變了色,憂憂愁愁地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

是的,年輕的官被他擁有的財富和地位所錨定,儘管他渴望得到永生,但他無法放下他初始的錨定點。耶穌要求他把生活的錨定點從地上的財富轉向天上的財寶,可惜他無法做到。

我們豈不也像這年輕有為、每天想著名成利就,潛意識地把生活錨定在世俗的財富、物欲和地位上,不自覺地阻礙著自己全心全意地跟隨耶穌。且看聖經如何教導我們:

「不要為自己積儹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嗑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只要積儹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嗑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在那裡。」(太6:19-21)

一個錨的作用是穩定船隻,使其在風浪中不至漂移。同樣,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需要找到能夠使我們在各種挑戰和風暴中保持穩定的錨定點。希伯來書 6:19:「我們有這指望如同靈魂的錨,又堅固又牢靠。」我們在基督裡的指望才是暴風中的穩固錨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