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工作心靈質素
Submitted by admin on
筆者的一位朋友,在過去數月,經歷二次減薪,收入少了二成以上;新年後公司不斷傳出裁員消息,每日上班,第一件事便是看看面有沒有大信封;加上擔心兩名年幼孩子的學費、生活費,心情非常沮喪。他的經歷,似乎是當不少香港人的寫照。回想金融風暴後的幾年,朋友中不乏失業、欠債累累、甚或破產;即使能保住飯碗,也難免超時工作、不斷自我增值、憂慮被裁,都是社會普遍的現象。
Submitted by admin on
筆者的一位朋友,在過去數月,經歷二次減薪,收入少了二成以上;新年後公司不斷傳出裁員消息,每日上班,第一件事便是看看面有沒有大信封;加上擔心兩名年幼孩子的學費、生活費,心情非常沮喪。他的經歷,似乎是當不少香港人的寫照。回想金融風暴後的幾年,朋友中不乏失業、欠債累累、甚或破產;即使能保住飯碗,也難免超時工作、不斷自我增值、憂慮被裁,都是社會普遍的現象。
Submitted by admin on
負能量如細菌傳播
Submitted by admin on
曾看見報章大字標題:「佐丹奴股權人人派,大企業罕有。」,內容是說佐丹奴執行董事馬灼安構思:除了新員工外,向集團所有員工派發認股權,最少每人有一手二千股的股份,以作激勵員工,使員工對公司有歸屬感,進而挽留人材。在香港要找激勵員工的書,多如天上繁星,不是說要經常讚賞員工,便是說弄一些什「大食會」或旅行之類,千篇一律。一分鐘管理大師,肯。
Submitted by admin on
「藍海策略」原本是一個營商的策略,為何與打工仔有關?在個人的職業生涯,我們也要學會用「藍海策略」,如果一個工種、職業已經有太多人「爭飯碗」的時候,就要考慮好好裝備自己,嘗試開拓更闊的個人事業。
Submitted by admin on
當我們解決問題時最容易犯上的錯誤就是思維太狹窄,沒有想好事情的全局,結果「得不償失」。事實上,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是環環緊扣的,既要看樹木,亦要看森林,才能頓悟問題在那裡,然後對症下藥。三峽大壩就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和參考的例子。
Submitted by admin on
—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三日是中國值得記下的一天。這天發生了中國二十世紀以來最大的火災---文夕大火。這場大火讓湖南的長沙市足足燒了五日五夜,奪去了超過三千條性命,全市—千一百條街道中有六百九十條被燒到片瓦不留。為甚麼我會提起這場大火呢?首先,是因為這場大火一直被歷史遺忘了:這場大火令長沙被聯合國選訂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四大被破壞最嚴重的城市之一,但我們的歷史教科書竟然隻字不提。
Submitted by admin on
在現實生活裏,我們的確每天幹著同一樣工作,日復一日,如機械般複製工作內容,內心都會問,究竟幹的有甚麼意義?不同人會有不同的答案和生出不同的工作心態,自然工作成果也不同。德斯蒙德‧莫利斯著的《人類動物園》(The Human Zoo)一書中提到,城市的自殺率遠比鄉間高,而男性的自殺率又會比女性高。在這這些自殺的人中却不乏天之驕子,前途是無可限量的。
Submitted by admin on
以下是一個小故事,取裁自一本名為《郵差弗雷德》的暢銷書,作者桑布恩是一名職業演說家。有一次,他搬到了新居。
正當他安頓好之後,一位郵差就敲門拜訪,說道:「你好!我是這區的郵遞員,名字是弗雷德。今次我是想來為你作自我介紹,也希望對你有多一點的了解。請問你是做什麼行業的呢?」
桑布恩回答說:「我是一名職業演說家。」
Submitted by admin on
《美國科學人》近年指出,全球蜜蜂數量正在高速下跌。以美國為例,美國人工養殖的蜜蜂數量由1949年的500萬群急促下降至2006年的240萬群,數量減少了一半。不少人對上述報導表現得艾莫不關心,心想蜜蜂數量銳減與我何干。然而愛因斯坦曾預言:「如果蜜蜂從世上消失,人們也只會僅如四年的光陰。」與此同時,英國權威媒體選出「蜜蜂絕種」將會是十大世界末日的可能性之一。
Submitted by admin on
作為管理者,想改變企業內某種壞習慣,起初,管理人可能會循循善誘地建議員工作出改善,下屬對這些勸告也一口答應,但數天後卻故態復萌,管理人自然會感到非常無奈。舉個例子,為提倡環保,我總是鼓勵員工多使用雙面印刷和環保紙。對員工來說,這只是舉手之勞,但習慣還是不容易一下子改過來。接著,有一些管理者便會用行政指令,以高壓的方式逼使員工遵從政策,結果由「茶杯裡的風波」變成民怨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