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蘋果日報【BrandStory】翻生全靠一粒燒賣!鴻福堂:貴租逼出嚟

香港地做生意甚艱難,貴租連年蠶食利潤,堅持「香港製造」、紮根香港逾30年的鴻福堂(1446)經歷一波又一波加租潮,曾因租金問題陷入困境。公司由傳統涼茶龜苓膏,到突然兼賣燒賣茶葉蛋,「喺香港做零售,創意係迫出嚟」,總經理兼執行董事司徒永富如是說。團隊過去不時「拋橋」推新品,但有橋,不代表條條行得通。

回帶到2003年,鴻福堂承受得起租金的店舖少於20%,即有逾八成店舖「做嚟唔夠交租」,管理層決定親身到前線救舖, 司徒永富是其中之一, 種種觀察啟發他開拓早市和下午茶時段生意。當年分店開早上10時,惜人流疏落「拍烏蠅」,「晨早擘大眼點會飲涼茶呀?」,他笑說,午飯後客人才進店買涼茶,店舖未有盡用營業時間,實在浪費租金。分店位處的商場,清早只有酒樓及一間「排長龍」的西餅店營業,「我當時只想龍尾嘅人嚟我嗰度」,分店遂改由7時開舖,兼賣叉燒包、牛肉球,「頂得下啦,坦白講生意唔算亮麗,但叫做有啲收入」。

香港電台訪問 : 一桶金

上市公司專訪
節目簡介: 全面分析上巿公司業績,與負責人透徹對話。

主持人: 勞家樂

鴻福堂 (1446)總經理兼執行董事司徒永富 收聽facebook
上醫治未病 走智能銷售---

鴻福堂成立於1986年,首間分店位於葵涌,其後不斷發展。2000年推出膠樽裝涼茶,成功打入超市及便利店市場,同時在港鐵沿線開設分店。其後鴻福堂產品開始進軍內地,07年底於深圳開設首間自家店,十年後今天,鴻福堂早前公布,鑒於近年內地健康飲品市場零售環境迅速變化及若干零售店表現不理想,決定終止經營內地現有零售店,將於明年1月初或之前全部結束。

鴻福堂總經理兼執行董事司徒永富接受本台專訪時指,今次只是撤離內地直營自家店,公司產品仍然繼續於內地便利店及大賣場發售。他分析,鴻福堂香港零售店做得不錯,但進入內地則是完全不同的經營環境,管理、品質監控等附加成本大,形成很大挑戰。內地幅員廣闊,版圖面積甚至較歐盟更大,且全國文化、飲食、民眾作息習慣不同,雖然內地亦崇尚健康飲食,但鴻福堂的廣東涼茶文化,仍較難全國化。公司產品於深圳、廣東一帶銷售不錯,但其他地域則仍要摸索,鴻福堂看重品牌建立,認為產品經便利店、超市等渠道銷售,效率會較自家店更有效。

香港零售批發業務並行

鴻福堂司徒永富 為涼茶注入愛 洗脫老套形象 打入年輕市場

一杯涼茶、一碗湯,代表甚麼?對從小與父母以外長輩生活的鴻福堂集團總經理兼執行董事司徒永富而言,當中除了是中國珍貴的傳統文化,更象徵着家人的愛。金融業出身的司徒永富,多年來將自身背景融入產品營銷中,推出一款又一款的創新產品,一洗社會對自家涼茶、湯水的「老套」固有印象之餘,更為自己贏得賺錢以外的另類滿足感。

涼茶,可說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更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地位舉足輕重。但對司徒永富而言,更多了一份情懷牽絆。他從小母親離世、與父親分開超過10年,只能與家中長輩相伴長大,故對他來說,一杯涼茶、一碗湯給予他的第一感覺,絕非是當中對身體有多顯著的治療功效,而是自家製當中的「靈魂」,以及家人對其的愛。

與產品「談戀愛」

隨着香港經濟轉型,他由投資銀行走入涼茶及健康食品行業,發現在這「返工都唔知幾時收工」的風氣下,傳統家庭煲湯、煲涼茶的文化日漸遭遺忘,連當初「放學返到屋企,阿媽煲定湯」的卑微願望亦慢慢消失。他便想到將小時候這份情懷注入產品當中,並融合創新意念,多年來創造出一系列自家健康飲品及湯水,一洗這些舊有傳統文化以往的「老套」形象,至今成功打入年輕市場。「單純嘅交易早已過時,背後嘅故事、感受,先係大家最重要嘅嘢,作都作唔到出嚟。」

近半打工仔 討厭「Blue Monday 」 [Wen Wei Po] 2018-10-07 A12 香港新聞

近半打工仔 討厭「Blue Monday 」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尹妮)每到周日假期完結時,社交網站最多的訴苦貼文是:「唉,又到星期一,又要返工啦!」有調查發現,45%打工仔認為,在一星期中,感到最不愉快的是星期一,其次是星期三及星期五。有公司董事認為,工作環境文化會提高員工對工作崗位滿意度,故會體恤員工「Blue Monday 」的心情,將公司大會會議由周一早上改至周二,以改善工作效率。

由HK.WeCARE主辦,和富社會企業及新生精神康復會等合辦的《港人最重視的工作文化及待遇》調查,在今年8月至9日以網上問卷方式,訪問逾250位來自15間公司員工,職位由普通員工、管理層至行政總裁,年齡介乎26歲至55歲,每月薪金由1.2萬元至超過4.2萬元以上不等,了解他們的工作滿意度及影響僱員開心工作的因素。

逾六成員工須加班

調查發現,63.2%的受訪員工需超時加班,由少於兩小時至多於五小時不等。至於月入1.2萬元至2.2萬元打工仔的整體工作滿意程度,較月入過4.2萬元的人士為低。以5分為滿分,月入1.2萬元至2.2萬元的打工仔工作滿意度只有3.33分,較月入4.2萬元以上的3.96分為低。

ED經濟一周_鴻福堂流失率偏低 80後入職店務員 十年晉升七次

鴻福堂流失率偏低 80後入職店務員 十年晉升七次
職場
on September 12, 2018 at 5:32 pm

廣告
【職場】鴻福堂現時在本港聘用大約760名員工,當中約460名為前線銷售員工;寫字樓員工約160名,餘下100多名是廠房員工。零售業人手的流動性極高,流失率普遍達20%以上,但鴻福堂一直維持單位數字,約5%至6%。

撰文:梁彩鳳 | 攝影:何柏基

廣告
流失率偏低 培訓活動盡在上班時

鴻福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企業及人才發展署高級經理曾子怡說:「新入職的員工流動性較大;加上集團計劃增開新店,故須繼續增聘人手。」

自家湯涼茶坊著重營造家的感覺,因此員工組合多是婦女與年輕男女,仿如母親帶著子女。

媽媽級的婦女喜歡教導後輩,而後輩除了在同事身上學習知識,同時可透過公司提供的培訓增值。
鴻福堂, 流失率, 80後, 店務員, 職場, 員工, 福利
鴻福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企業發人才發展署高級經理曾子怡表示,只工流失率一直處於低水平。
體驗1分鐘貸款批核,隨時提款話咁易!
廣告

基督教今日報 :「閱讀馬拉松」啟動禮嘉賓分享商界菁英的減壓秘方「把耶穌的恩典吸進來,負面情緒呼出去!」

2018/04/30  記者 / 王志宏 香港報導
閱讀馬拉松啟動禮當中,有兩位既是跑手,也愛閱讀的嘉賓分享,包括張樹槐(圖左),以及司徒永富(圖中),基督教出版聯會主席梁美英牧師(圖右)代表機構送贈書籍給他們。 閱讀馬拉松啟動禮當中,有兩位既是跑手,也愛閱讀的嘉賓分享,包括張樹槐(圖左),以及司徒永富(圖中),基督教出版聯會主席梁美英牧師(圖右)代表機構送贈書籍給他們。 (攝影/記者王志宏)
基督教出版聯會(簡稱ACP)舉辦的「閱讀馬拉松」啟動禮上,香港兩位商界領袖:鴻福堂總經理司徒永富與恒生銀行「傳訊及企業可持續發展」總監張樹槐到場分享,揭露他們在維持商場優異表現之餘、獨門的減壓秘方!

司徒永富喜歡一邊跑步,一邊背誦耶穌禱文,是一呼一吸的。「把耶穌的恩典『吸進來』,把負面情緒『呼出去』!」

司徒永富:運動精神轉化成生活與工作的能量

司徒永富平時就熱愛參與體育運動,曾參加樂施毅行者(4人一組,48小時內步行100公里的比賽),也多次加入全程馬拉松的行列。他提到生活中能突破的事情,其實遠比不能突破的要多,這也是他多年鍛鍊身體的體悟。

追求生活與工作整合,「運動精神,能轉化成生活和工作的能量。」他說。

閱讀42萬頁=一趟全馬閱讀馬拉松來一場閱讀馬拉松! 用跑步的精神追求真理的道

2018/04/26  記者 / 王志宏 香港報導
在4月23日的「閱讀馬拉松」啟動禮,一眾基督教出版聯會要員,以及同時熱愛跑步和閱讀的人士,在歡笑聲中模擬衝線。 在4月23日的「閱讀馬拉松」啟動禮,一眾基督教出版聯會要員,以及同時熱愛跑步和閱讀的人士,在歡笑聲中模擬衝線。 (攝影/記者王志宏)
為促進信徒閱讀風氣,香港的基督教出版聯會推出「閱讀馬拉松」事工,借用跑馬拉松的堅持與毅力等正面精神,鼓勵信徒一起閱讀,在信仰生命上彼此造就。

蘊讓3年 受馬拉松熱潮啟發

4月23日是大文豪莎士比亞的忌辰(於1616年逝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因此把這天訂做「國際閱讀日」以記念,基督教出版聯會(簡稱ACP)在2018年同一天啟動「閱讀馬拉松」,並由ACP主席梁美英牧師分享源起和目標。

梁美英說「閱讀馬拉松」是以「生命影響生命」的方式推動閱讀,盼用數年的時間,讓信徒透過此平台一起閱讀,分享感動和領受,在信仰生命上彼此鼓勵。

馬拉松與閱讀是一動一靜的關係,卻同有堅毅的精神,只要堅持就能達成目標、突破自我。其實,此事工在3年前開始蘊讓,碰上馬拉松運動在香港盛行,活動熱烈到比賽名額受限,還要抽籤能參加,坊間也興起相關訓練班和跑隊。

基督教今日報_把積極的工作態度帶回教會 司徒永富:「主必快來,傳福音是急趕的!」

把積極的工作態度帶回教會 司徒永富:「主必快來,傳福音是急趕的!」

2018/04/24  記者 / 王志宏 香港報導
信徒司徒永富指出,主必快來,傳福音是有死線(Deadline)的。 信徒司徒永富指出,主必快來,傳福音是有死線(Deadline)的。 (攝影/記者王志宏)
日前於台北舉辦的2018台港教牧峰會,來自香港的商界名人司徒永富分享一個重要的訊息:把積極的工作態度帶回教會。

深信主必快來,「傳福音是急趕的!」

上世紀90年代,曾在股票和房地產投資賺大錢的司徒永富,正是其屬靈生命最不好的時候。早在初中認識主,即使努力讀書、有不俗的工作,形容自己不過是「外表風光,內裡滄桑」,雖穿看來高尚的襯衫,內裡「卻像怪物」。

以前不敢禱告,總感覺信仰與工作和生活是分開的。既然平常做事不太榮耀主,那麼「把主留在教會」即可,僅在偶爾傍晚,週末才回教會找主。

沒想到在1997年遇上亞洲金融危機,財富一夕之間不見,經營的公司也破產,走投無路之際把將殘的事業交給上帝。反正「禱告沒有成本」,把沒有希望的工作,連同自己的生命一起交出去。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