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他的鞋

近年,我在服務的公司內積極推行一個名為「關鍵時刻」的活動,內容主要是鼓勵寫字樓的同事到分店實習,目的是了解一下前線員工的運作和需求。起初,有的同事不明白為甚麼要他們離開冷氣間,走到門市「大汗疊細汗」地賣涼茶呢?我總是回答:「大家還是先試試看吧!」

果然,員工在「關鍵時刻」後回到工作間,普遍反映這實戰經驗令他們獲益良多。這經驗讓他們看到一些從沒有想過的事情,例如:原來在冷氣間中想出的一項簡單的推廣,分店的同事是需要很多的心力來配合的。同事們回來後都說:「分店看似簡單的工作,原來一點都不簡單」。結果,同事之間多了一點體諒,多了一點關顧,以及多了一點支持,同事間的關係自然更加融洽。

也許有人會認為,後勤人員和前線人員的職能各有不同,只要各施己職就可以讓公司順利運作。然而,看法並不全面。讓我先來說說一個小故事。商鞅是戰國時秦國的謀略家,他是法家的代表。法家提倡君主應用嚴厲的制度來管治人們,用嚴刑竣法來鞏固政權。為進一步在秦國確立法家地位,商鞅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後人稱之為「商鞅變法」。

商鞅提出的變革都是十分嚴厲的,人們只要犯上少少錯誤,也會被判以重罪。當時,商鞅想出了「連坐法」,當如果一個人獲罪,他身邊的人也會獲同樣的罪,而政策的本意是防止人們互相包庇。誰不知有一天,商鞅在朝中失勢被奸人所誣告。朝廷下令追捕商鞅,商鞅逃走時本來經過一間旅館可以借宿一晚,但由於店主害怕連坐法,不敢收留商鞅。最後,商鞅被捕並被判以五馬分屍。我們常用的四字成語中的「作法自受」,就是取材自這個故事。

在位者當然希望用法規把社會治理得井井有條。但有時候,他們坐在朝中可能不太了解民間疾苦。結果到了最後,自己很可能犧牲在自己提倡的惡法之下。商鞅的故事有可能並不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來闡明施政者要有同理心,但從反面來說,一些政策,若自問連自己也不一定能遵行,硬要套在別人身上,只會落得脫離群眾,弄致「民不聊生」,得不到民生。對於管理人來說,如果希望躲在辦公室冷氣間中解決所有前線的問題,這是一個絕不理智的想法。

西方有一句成語:「Walk a mile in his shoes」,要知一個人的感受,須穿上他的鞋走一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