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的光芒

做零售生意的人,對時間特別敏感,轉眼2015年已過去了,新的一年隨著農曆年將致,是時候整理一下內心的期盼。在剛過去的2015年12月,有幾位人物除了吸引著我的注意,而她們的故事亦恰好影照了我當下的一些祈盼。她們剛巧是三個來自不同地域的女性,象徵著對人生不同的追求,彰顯不同的價值和意義。她們的故事,或多或少與我們身處的環境連繫在一起,值得與大家分享。

不可為而為之

先談談我所尊敬的杜葉錫恩(Elsie Tu)。被譽為「民主先鋒」的杜太於2015年12月辭世,回歸天家。當年她從英國遠道到內地宣教,輾轉定居香港,多年來一直以港為家。她與第二任丈夫創立慕光英文書院,讓基層市民接受教育。為了辦學,她不辭勞苦工作,靠當私人補習老師的收入來維持學校營運。

杜太矢志為弱勢社群爭取權益,推翻社會的不公義,例如她任議員時要求港英政府正視貪汚問題,最終促成廉署成立。「不可為而為之」是我從杜太身上感受到的信念,當年香港貪污問題嚴重、市民教育水平低,社會矛盾也不少,她一步步堅忍地幫助弱勢社群,從而累積和發揮其影響力。

我忽發其想,如果她活躍的時代變為今天,她會如何走這一段路?當下我們耳聞目睹太多的「無能為力」、「逆來順受」,久而久之大家便變得少做少錯,又或把討論的空間也塵封了,最終損失的是整個社會。

另一位引起我注意的人物,是以84歲之齡獲得今屆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女士。她帶領的中醫科學團隊,從傳統中草藥尋找瘧疾新療法,最終發現抗瘧特效藥青蒿素,被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在全球應用。

大無畏精神

因為未曾留學海外、沒有博士學位和院士頭銜,屠呦呦被稱為「三無」科學家,但外間的聲音絲毫無損她對工作的熱誠,只忠於自己: 「我唯一的追求是:抗瘧、治病。」

她視中國醫藥學為一個寶庫,多年來研究中西藥的結合,翻遍歷代本草醫籍,又走訪老中醫,整理草藥名單和鑽研提取方法,經歷數百次失敗才有所成。

不難想像,數十年前的研究條件何其貧乏,屠呦呦只顧投放所有精力向前行。反觀現在社會環境改善了,生活水平提升了,不少人面對錯折時卻選擇退縮,先埋怨後應對,結果兩頭不到岸。來到新的一年,何不為人生傾注更多熱情? 特別是新世代的年輕人,如在職場上像屠女士一樣擁抱「大無畏」精神,你會發現原來自己能做的更多。

第三位則是剛獲《時代》雜誌選為風雲人物、被稱為「低調的悶蛋」的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今年是歐洲多事之秋,默克爾每每在危機時站出來,維持各國的凝聚力,展現領導者的風範。對外,她主張維護寬容平和的難民政策,而在歐債危機問題上願意伸出援手,但堅持希臘須實施緊縮政策;對內,她則提倡財政紀律,拒絕做「大花筒」政府討好民眾。

充滿願景 凝聚力量

默克爾敢於定下道德底線,正如《時代》雜誌形容她比多數政客敢對國家要求更多,不只顧眼前利益。在刀來劍往的政治舞台上,她選擇低調行事,為國民謀福祉,她的務實和良心備受讚賞,支持者多稱呼她為「媽咪」!面對質疑和壓力,她堅定不移地守護原則,我認為這是領導者及施政者應有的態度,要自信和充滿願景地帶領群眾,和為複雜的政治角力定下道徳底線和展現凝聚力。

這三位傑出人物,在不同的國度流露出人性的光芒。她們堅忍、勤奮、忠誠和願意為他人付出的特質,值得我們珍惜和學習。在今天紛紛擾擾的香港社會,尤如一帖良藥,即使當下環境如何的不濟,歷史告訴我們,社會還是會向前的,只是我們是其中的推動者還是埋怨者或是在就手旁覌。

新年伊始,祝大家常存喜樂和盼望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