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也是好的

小兒的老友近日要面對升中派位,除了他的父母很緊張外,連小兒、太太和我都為這小朋友能否派得心儀學校也同樣緊張起來。雖然教育局公佈今年差不多九成的同學都能獲派心儀學校,但偏偏小兒的老友就是那餘下一成的不幸者,自然小朋友和爸媽都很不開心。然而小朋友的媽媽雖然奔波於不同學校「叩門」,希望盡最後努力,但媽媽內心還算是頗為平靜的,她對我說:「小朋友一直成績都很不錯,從來都是風調雨順的,在成長路上未曾遇過甚麼挫折,或許今次的挫折對他會有正面意義,讓他明白這個世界是有「估你唔到」的事情,除了努力以外,更應該明白成功不是必然的,要預備自己能有力量面對失敗更為重要;凡事盡力做好本份便好了,正是:『成事在人,謀事在天』希望他能悟出真正人生的確是有殘酷一面的……」我內心很敬佩這位媽媽的豁達和釋懷,是的,面對每件不幸的事情,只要我們能好好處理,多作反省,也會得出正面意義的。

在管理學上有個「鯰魚理論」,話說有個漁港,每次在大海捕魚後回來,漁夫們
發覺有一半魚在歸途中已死去,價值下降。而有位漁夫的魚卻在長途的運輸也不會死去。原來這位漁夫每次在歸航時,都會在裝滿漁獲的水箱中加入幾條鯰魚,鯰魚天生兇猛,是其他魚獲的天敵,結果魚兒面對鯰魚都不敢放鬆,長期保持著警戒的狀態,也就是這警戒心,讓牠們產生強烈的生存意志,面對強大的風浪也不會死去。這和教育孩子有異曲同工之處。如果父母對小孩過分溺愛為孩子預備一切,甚至迴避挫折,小孩子漸漸就會產生「世界是美好」的概念。長大後面對這既現實又殘酷的世界,這些「溫室小孩」要習慣必定很困難。想深一層,我們真的是「愛兒變成害了兒」。

記得去年在同樣的七月中學放榜日,一位母親在女兒獲派第一志願後,因為後悔接納校方當初建議棄選心儀名校,失控用膠椅襲擊副校長及老師,被警方拘捕;又在同一個月份,一位母親和就讀幼稚園的女兒逛街,遇到女兒在幼稚園相識的男同學,男同學上前拍了女兒胸口一下便走開。這母親十分憤怒,馬上捉著男童,並掌摑了他一巴,結果被判守行為兩年。

這兩單新聞只是一眾「騎呢」家長事例的冰山一角。事實上,在我多年的營商管理、教學生涯中,目睹的「騎呢」事例真的不少,例如大學入學面試,來的家人遠比同學為多;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做不多久便辭職已是預期的,可是連辭職也是由父母致電人事部的;父母致電人事部詢問子女工作表現是經常發生的……。似乎父母在子女成長之路,真的需要學習適當地「放手」,且要忍心地讓他們在挫折中尋找正面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