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靈魂返工

香港電台近期早上播放一個名為《活在香港之工作無盡時》的環節,由不同行業的「小薯」道出長時間工作的苦況,作為管理人,亦是「打工仔」的我,內心也有很大共嗚。其中有一位會計從業員,形容她的工時是朝九晚三,是深夜三時才下班,回家洗個澡,小休又要上班;一位印傭,形容自己好像賣了身般,僱主半夜肚餓,也弄醒她煮消夜;昨天是一位老師,形容工時是24小時,在校教三班,每班40人,剛是批改作業便是120人,還要兼顧課室以外的「學習體驗」活動和行政工作,回家還得處理學校工作,她和丈夫是不折不扣的「無飯」夫妻。上述「苦主」比比皆是,每天都可以在工作間找到,有朋友乾脆形容這群「窮忙族」(心靈貧窮、身體忙碌)為「有返工冇放工,唔知點就十點」,甚是無奈。

不要以為長時間工作對企業和社會不會帶來傷害,需知物極必反,員工的心理、生理出現問題,企業及社會都要付上沉重的代價。例如不少家庭、婚姻、情緒及個人健康問題都是從工作壓力、身心失衡而來,這些代價往往是由企業運作失效及社會醫療系統來承擔。我的經驗是,即使員工準時上班,作為主管的,也不要開心,因為這只表示員工的驅殼回來而矣,但靈魂很有可能仍是躺在家中的床上。作為僱主,我們要問怎樣才能讓員工靈魂與驅殼都一同回到工作間?答案很簡單,用盡所有方法釋放員工的身心靈,避免不必要的繁複工序,更重要的是消滅從辦工室政治而來的「拉布」和「溝而不通」。

有研究發現,香港人最開心和最不開心的事,都是與工作有關︰最不開心是上班和失業、最開心是不用上班(但有糧出!) 又有調查訪問十一萬打工仔,原來有三分一的病假是「假」的,我猜其中有不少不一定是刻意欺騙僱主,只是被迫自我進行「平衡作息」的調節。有老闆朋友沾沾自喜地對我說他的寫字樓每晚九時還是很多員工為他拼搏,然後我問︰「為甚麼你會知道呢?」他說︰「因為我也是九點十點都未下班。」我心中便有了答案︰員工不下班,因為老闆未下班;老闆不下班,因為不放心員工早下班。這又何苦呢?

不如放棄「量變帶動質變」的迷思,集中發揮團隊精神、簡約工序、互相釋放,早點帶著靈魂下班,明早帶著靈魂上班,工作質與量都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