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mitted by admin on
近期財政預算案事件激起「民憤」,財爺急謀對策,推出使人「驚喜」的派錢方案,才草草挽回政治危機。不少論者均認為曾司長在制定預算案時閉門造車,未能體察民情,以致預算案完全脫離民眾訴求及實際處境。在預算案中提出的另一建議也使人摸不著頭腦,就是津貼家庭補習開支以時薪$250在基礎計算,實情是目前家庭補習時薪$100左右的非常普遍,措施只會讓個體戶的大學生得益,而對私人補習社帶來很大的衝擊。
施政如是,管理也是一樣,一個成功的意念一定要結合著用者的需求和喜好的,否則只是在閉門造車。相信我們都認識星巴克 (Starbuck),它是全球最大的咖啡店,單是在中國便有約一萬家分店。我們不妨看看星巴克如何帶領西方咖啡文化「進侵」中國,從而創造具中國本土色彩的咖啡文化,既尊重中國人的飲食文化,但又能為顧客帶來驚喜。
提起中國餐飲文化,我們首先會想起的一定是「茶」。「茶米油鹽」是中國人出門必備的東西。在某程度上,中國人認為喝「茶」比吃「飯」更要緊。在中國,無論東南西北都是喜歡喝「茶」的。星巴克在進入中國時,除了強調「咖啡」之外,還十分重視「茶」。當翻開它在中國的餐單,我們會發現有一半的飲品都是和「茶」有關的。例如:白牡丹茶、碧螺春綠茶、甘菊花草茶等。
這正是星巴克為了開拓中國市場而融入的文化點子。我們不妨想一想,中國人根本沒有咖啡文化,星巴克硬銷咖啡也是無用的。做生意如交朋友,我們一定要先了解朋友的喜好和興趣,這樣才可以產生話題並建立關係。創意的星巴克就是想到「中國茶」和咖啡的結合,為中國創造出獨特的「咖啡文化」。例如,紅茶拿鐵、抹茶拿鐵和抹茶星冰樂等等都是星巴克為中國市場創造出的新飲品。它們都是由茶和咖啡混合沖制而成的。這些產品都是為了降低中國人對咖啡的心理門檻。正如小朋友食藥一樣,父母為要吸引他們乖乖食藥,首先藥不要那樣苦,用糖衣包著,或喝後給他糖果。「拿鐵」正是讓人們認識咖啡的一個支點。對於中國人來說,咖啡是外來品,茶是本土文化,拿鐵正是兩者的融合,正是一次「腦海急轉彎」的練習。能將本土文化融入其公司產品是星巴克在中國成功之道。
其實,星巴克在推行中國化的策略時需要付出很大勇氣的。正如前星期我們提到,不少公司一般都不喜歡「破壞性創新」的,因為這要為產品作出徹底性的改變,要冒著顧客不接受的風險。不過,如果我們在創新前多一些了解身邊的環境,因時制宜,一切的風險都可以化為創新的機會。了解消費者的心理訴求,亦等同尊重消費者,若能做到物超所值,帶來WOW的經驗,便會製造雙贏的局面。特區官員在施政之前,不妨想想究竟是硬銷政策,還是帶來以民為本的窩心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