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的堅持

今天相信沒有人不認識達爾文,他作為著名的生物學家,提出的物競天澤理論,解釋著世上各物種如何能夠適者生存,達致平衡狀態。但是大家又知道他為了成為生物學家背後付出了多少的汗水呢?先說說達爾文的背景,他的父親是位醫生,他的母親是一位金融家,也就是說達爾文成長於一個富裕的家庭。

望子成龍是每一個父母的願意,而達爾文的父親就希望兒子能夠承繼父業,成為一個出色的醫生。不過,就在1825年的某天,達爾文充當一位實習醫生,他看到手術台上恐怖的情況,他馬上放棄學醫。不過,這時候,達爾文已經找到自己的興趣了,他發覺自己已經被自然界的動植物所吸引。

父母對於孩子的期望,又焉會讓孩子輕易說放棄呢?既然孩子不想做醫生,達爾文父母把孩子送到了劍橋大學基督學院,希望孩子畢業後可以成為一位牧師。上面提過,達爾文是一個對大自然物種充滿興趣的小伙子,他又怎會對成為牧師有興趣呢?

他在學校可以說玩耍多於學習。期間,他認識了當時著名的博學家亨斯洛,其他他更拜亨斯洛為師,學習植物學。亨斯洛終於為達爾文找到了喜歡的發展方向,不過當時植物學家的社會地位不是很高,達爾文的父母起初對於孩子選擇的路並不認同,甚至認為是浪費時間。不過,在孩子的苦苦哀求下,父母終於讓達爾文跟隨小獵犬號航海,展開他啟發大自然的旅程,最後更加成為舉世知名的生物學家。

達爾文這位偉大的生物學家的出現絕對不是偶然,如果他沒有堅持著自己的理想,和得到父母最終的支持,他頂其量只可以成為一位不錯的醫生,但絕對不能成為一位偉大的生物學家。有人說,如果林書豪去彈琴,莫札特打籃球,他們的成就便會截然不同,自有其道理。是的,如果我們盲目地追求別人眼裡的成功,我們的成就只會成為別人偉大成就的餘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