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mitted by admin on
在中國大學的聯招考試中,曾出了一道誠信的寓言的論題,大意是這樣的:
一個年輕人行在人生之路上,隨身攜帶了七個包裹
:健康、美貌、誠信、機敏、才學、金錢、榮譽。
一天,年輕人來到一個渡口,上了船要船家把他載
到對岸去,不久,天色 變,頓時烏雲滿天,狂風大
作,平靜的水面翻騰起來,船家對年輕人說:「先生,
風急浪險,小船只能載兩個人和先生的六個包裏,
所以先生必須扔掉一個包裹,否則有生命之憂。」
年輕人哪一個也捨不扔,船家見狀,催促道:「有棄
有取,有失有得。」年輕人遲疑了一會兒,便把
「誠信」扔在河裡。
在現實生活中,「誠信」並非沒有人重視,關鍵是在榮辱、金權的取捨之間,「誠信」往往被放棄或被「出賣」了,以求得到誠信以外的好處。
然而,在我國的傳統道德文化中,誠信是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的,所言成真為“誠”,真實無欺為“信”。誠信,在古代被作為統治天下的主要手段;在今天,無論對企業還是對個人,誠信卻在取捨之間被遺棄了。
電視劇《大宅門》中有這一幕: 白景琦的兒子白敬生, 唆使夥計生產了一批藥量不足的劣質藥。白景琦得知此事, 當全北京城藥行總會的頭目,在大宅門前將價值30萬白銀的藥付之一炬。有人勸他這些藥只是藥量不足, 降價銷售至少可以少損失20萬白銀。但白景琦說: 葯是給人吃的, 容不得半真摻假,我即使把大宅門賠進去,也絕不把質次藥售給病者。藉此, 白家老號儘管到了外患內亂,但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仍然不減,還比以往更好! 在今天來看,對企業來說,便是商譽(Good Will),對個人來說,便是聲譽(Reputation),是重要的無形資產,為安身立命之本。
厚德載物是有其深刻道理的。可是, 白家老號的聲譽, 仍然是靠白老一人的私德誠信力挽堅持,方能建立。一但人去政廢, 誠信文化便煙消雲散。歸根究底, 企業以 致群體要康發展,高度的誠信文化必須植根成為每一個體的普遍行為。
堅持個人的誠信,殊不容易,當誠信行為會威脅到別人的利益,則更要有點智慧。「所 以 求 你 賜 我 智 慧 、 可 以 判 斷 你 的 民 、 能 辨 別 是 非 . 不 然 、 誰 能 判 斷 這 眾 多 的 民 呢 。」(列上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