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力

在中國人的社會營商交往,由款待人員的層級、開會的所在、進餐的時間與菜式、餐桌坐位、以至名單排位,在在都是智慧,少一點觀察力,都會弄至焦頭爛額,或過尤不及。我一位同事曾向我訴說從國內某大城市的民企老闆說很欣賞我們的產品,專程來港洽談,但相約見面的時間是在節日假期、時間是下午三時、地點是某豪宅樓下的花槽,我的反應是見是可以見的,但不要抱太大期望,因為我看不出來人有甚麼誠意,洽談結果亦是意料中事。

《戰國策》中「完壁歸趙」的故事也道出了觀察力的重要。戰國時候,秦強趙弱。有一天,秦王聞得趙國擁有稀世珍寶「和氏壁」,於是要求用十五座秦城換取趙國「和氏壁」。趙王當然知道秦王最後是不會兌現承諾的,但由於敵強我弱,向秦王獻上壁玉是無可避免的。這時,大臣嫪賢向趙王引薦食客藺相如捧壁入秦。相如對趙王說:「臣一定會盡力護壁。如果秦王真以十五城池換取壁玉,我就會獻上壁玉;如果秦王作假,我將會和壁玉同歸於盡。」

當相如到達秦國的時候,他留意到秦王並不在討論國家大事的宮殿接見他,這表示秦王根本不當這次獻壁是國家外交的事件。當相如獻上和氏壁時,秦王對「以城換壁」之事隻字不提,只是把壁玉在大臣間輪流觀賞。由此可見,秦王根本無換壁之心。於是,相如以壁上有瑕疵為理由,從秦王手上取回和氏壁,最後完壁歸趙。大家想想,秦強趙弱,如果兩軍交戰,趙國必敗。但是憑籍相如的觀察力,洞察到秦王的心態,他不費一兵一卒便很得體地取回和氏壁,這又再一次說明觀察力比其他專業技能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