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mitted by admin on
經文 :
詩篇17章14-15節:「耶和華啊,求你用手救我脫離世人,脫離那只在今生有福分的世人!你把你的財寶充滿他們的肚腹;他們因有兒女就心滿意足,將其餘的財物留給他們的嬰孩。至於我,我必在義中見你的面;我醒了的時候,得見你的形像(註:”見”或作”著”)就心滿意足了。」
馬太福音6章25-34節:「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甚麼,喝甚麼; 為身體憂慮穿甚麼。生命不勝於飲食麼?身體不勝於衣裳麼?你們看那天上的飛 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他。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麼?你們那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或作:使身量多加一肘呢)?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他也不勞苦,也不紡線。 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神還給他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所以,不要憂慮說: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瀕死的感覺
作家村上春樹在他的散文中,曾提到一次在希臘乘搭雙引擎螺旋槳的老舊飛機,飛到半空時引擎突然熄滅的經歷:「我在那上空飄浮著,徘徊著,一切都美得,靜得超現實,在非常遙遠的地方,覺得好像有一條把過去的一切都綁在一起,成為一束的帶子般的東西,由於某種原因…… 忽然鬆開,全部東西都紛紛散落了似的。那時候,我感覺此時此刻很可能即將這樣子死去,對我來說世界已分崩離析,往後的世界會跟我毫無關係繼續進行下去,我想。我覺得自己變透明了,失去了肉體,只剩下五感,好像在處理遺留下來的雜物般,觀看世界最後一眼。」(註一)村上春樹對「瀕死的感覺」寫得非常精彩,他在告訴我們終有一天,我們所擁有的,在瞬間將會變得毫無意義,正如村上所說:「往後的世界會跟我毫無關係繼續進行下去……」而我們的身體將會迎向微妙的改變,走向美得「超現實」的境界。
可是人終其一生,諷刺的是,我們卻又不由自主地花盡大部份的精力在經營著那些將會在瞬間與我們「毫無關係」的事情,它們包括一切我們在今生經營的東西,例如財富、成就、權力、地位等。詩人在詩篇17:14節形容這些人是追求今生有福分的世人,他們的人生態度是把財寶充滿肚腹、有兒女就心滿意足,和為下一代籌謀財富。然而上述這一切都是虛幻和不在我們掌握中。曾經有一位長者一生克勤克儉,想著有了足夠的積蓄可渡餘生,便提早退休。剛退休的第一個月,便起程到美國探親和順道暢遊美境,享受一番,可是抵美不消一個月,便發現咳嗽得非常利害,迫得回港就醫,抵港時更需要十字車直送到醫院就診,證實是末期肺癌,不消三個月便離世。現實是多麼殘酷呢?這人所籌謀的,似乎並沒有按其心願和時間表完成;相反他的故事告訴我們生命不在我們的手裡,我們亦無從主導我們的年日。
無知的人
耶穌稱呼這些自以為能長久擁有財富,然後吃、喝、玩樂的人為「無知的人」。在路加福音中耶穌便曾說到一個一生勤勞,積聚了很多田產,家財豐盛到一個倉庫也裝不落,於是蓋了一個更大的倉庫,然後對自己的靈魂沾沾自喜的說:「我已儲存了足夠多年享用的,現在可以休息了!吃、喝和盡情快樂。」可是耶穌卻形容這人是無知的,因為他即使能留著財富,但自己的靈魂卻不在他的手裡,耶穌說:「今夜就取去你的靈魂,你所留下的又歸誰呢?」(路加福音12:19-20)
在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報章曾以半版篇幅報導了五位成功人士,題為:「金融海嘯下自殺的富翁」(註二),然後每一肖像下都有標題:「美國房產大亨古德懷疑吞槍自殺身亡」、「德國第五大富豪默克勤疑因投資股票失利,不堪壓力而跳軌身亡」、「法國基金經理德拉維萊切特因墮入馬多夫騙局連累客戶損失高達14億美元,割脈自殺身亡」、「瑞士貝爾銀行總裁威德默猝死,死於自殺」、「英國私募基金的47歲營運總監斯蒂芬森疑因無法承受處理信貸危機的壓力,跳軌身亡」,上述這些人可說成就非凡,他們都曾富可敵國或年青有為,報載他們雖然投資損失慘重,但所剩財富仍足夠渡餘生,但他們都在一念之間走上自殺的路,他們輕生的原因,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不能接受大量財富一夜之間被蒸發了,面對物質的幻滅,感到絕望。例如其中年青才俊,事業如日方中,有著亮麗的背景:名校畢業、在知名投資銀行工作、享受高薪厚職、婚姻美滿,只是不能接受一夜之間失去別人豔羨的事業和地位。事實上,不少人的一生都像這些人一般,把物慾、財富、事業、成就看成人生的全部和終極的追求,耗盡一生的精力在這些至終不能真正擁有的東西上。
不斷的放下
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形容真正的人生都是應該不斷學習放下:主角Pi說:“I suppose in the end, the whole of life becomes an act of letting go, but what always hurts the most is not taking a moment to say goodbye.”(我想,到最後,人生就是不斷的放下,但最難過的往往是沒有抓緊一刻說再見。)(註三)是的,能認真抓緊一刻向身邊所有說聲再見的人,表示這人能豁達地生活,不纏擾於物質世界的種種;而當他們懂得放下的同時,也就真正擁有這個世界,這好比當我們緊握手中的所有,我們所擁有的,頂其量是手中所能握著的,但當我們放手時,把手張開,與此同時,我們也在迎向世界的所有。怎樣才能做得到呢?詩篇17:15教導我們要從追求今生有福分轉而追求「我必在義中見你的面;我醒了的時候得見你的形象,就心滿意足了。」詩人對今生「有福」的世人那種像雲煙般的財富一點也沒有羨戀,相反,他所嚮往的是得見公義的神,與神為友。對於那些每天醒來都習慣見錢開眼的人,這種轉變簡直是匪夷所思的。然而詩人一方面提醒我們要從物慾的世界中釋放出來,卻又指示我們要追求公義,離棄罪惡,因為上帝是美善的,活在罪中的人,是不能與上帝結連的。
不虔不義
在現世生活裡的確活在各種各樣的不義裡,尤其在職場,不少人見財失義,賺的也是不義之財。多年前,颶風吹襲美國佛羅理達州,狂風暴雨令奧蘭多市內停電,人們都不能使用空調和冰箱。當時,奧蘭多市內一間加油站卻將平時定價為2美元的冰袋漲價至10美元一袋。市民迫於無奈,唯有捱著貴價購買冰袋。又有一個情況是,部分房屋被折斷的樹木壓住。承包商究然要求居民付上2.3萬美金才肯幫忙將樹木移走。一對年近八十歲的夫婦帶著女兒的房屋被風暴破壞,唯有住進旅館,付款時才發現平日價值40元美金的房租,此時卻漲價至160元一晚!人性的貪婪邪惡,利字當頭賺到盡的醜行,在災難當前都表露無遺。在中國,四川大地震暴露了不少豆腐渣工程的建築物;傳媒亦不斷揭露在社會裡充塞著各式各樣的做假,包括三聚氰胺、孔雀石綠、坑渠油;在台灣有塑化劑;在歐洲又有馬肉混入牛肉…… 。似乎不義的事情沒有跟時代和種族而有所不同,它在告訴我們人性的共通點,就是我們都有不虔不義、自私自利的一面。然而在人性的深處,每當面對不公義、令人憤怒的事情,即使感到無能為力,內心仍然會悠然地相信「自有天理」,我們會說:「小心天收!」因為我們仍然相信「天地有正氣」。正如溫家寶總理在中國面對全國三聚氰胺問題、廣泛做假質劣的嚴重事故時,向國內一批大學生朗讀了他寫的詩,題為《仰望星空》(註四):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樣遼闊而深邃;
那無窮的真理,
讓我苦苦地求索追隨。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樣莊嚴而聖潔;
那凜然的正義,
讓我充滿熱愛、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樣自由而寧靜;
那博大的胸懷,
讓我的心靈棲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樣壯麗而光輝;
那永恆的熾熱,
讓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響起春雷。」
毫無疑問,溫總理在提醒我們「天地有正氣」。
義中得見祢的面
是的,縱然在現世生活,我們的確看見不少「見錢開眼」及反映人性軟弱的事情,可是我們內心都知道甚麼是美善、甚麼是正義的,甚至我們都有渴望美善的訴求,只是因著罪的纏擾和誘惑,讓我們沒能力為善。不少人都曾沉溺在罪中,例如作弊、說謊話、玩弄感情,甚至吸毒、婚外情、色情等罪,但在他們心靈深處都曾有掙扎的經驗,只是罪惡的念頭最終都勝過良善的本性。在使徒保羅非常貼切地勾劃了千古不變人的內在困惑,就是「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羅7:18)保羅形容我們心中有兩個律,一個叫我們做好、一個卻誘使我們去犯罪(羅7:20-25)人內心共同的呼聲是:「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羅7:24)「義」中得見祢的面,道出上帝是一切美善的所在,唯有我們離開罪惡,才能有能力行善、與神和好,得見祂的面,因為不義使我們與上帝隔絕了。羅1:18說:「原來,上帝的忿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就是那些不義阻擋真理的人。」雅4:7亦明言:「人若知道行善,卻不行,這就是他的罪了。」因此要與上帝復和,就只有離棄不義;藉著耶穌基督十字架的救恩,把我們從罪中拯救出來,我們也因此得稱為義。亦因著罪得赦免,與神和好,我們的內心和良心才能經歷真正的平安,這份平安並非「世人的福份」所能換取的。
心滿意足的人生
詩篇17章14-15節為我們勾劃出美滿人生的秘訣,就是離開罪惡,與上帝結連,活在義中,真正的平安便會在我們心中。有一劉姓商人,在SARS期間失去廿億身家,在萬念俱灰的情況下本想結束生命,但在一次團契小組聚會中,導師請組員把生命中的幾件重要的事羅列出來,他立刻把失去的廿億身家寫在第一位,家庭、健康、生命排得很次要;然後導師邀請他們把最不重要的刪去,在思前想後,極不願意的心情下卻把財富刪去,他才猛然發現真正重要的絕不是「今生的福份」,而是生命--生命是從上帝而來的,他意識到必須回歸到創造主那裡,與祂結連,然後再重新出發。
原來真正美滿的人生,是那些懂得心滿意足的人,活在上主每天的供應中,不為生命憂慮,例如喫甚麼?喝甚麼?為身體憂慮穿甚麼?因為耶穌教導我們:「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他。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麼?……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他也不勞苦,也不紡線。」(太6:25-28)耶穌一再提醒我們不認識神的人才會憂慮吃甚麼、喝甚麼;信神的人會一無掛慮,心中有真平安,因為「你們需要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太6:32),唯有認識天父愛我們、為我們早有預備,我們才會不作無知的人,追求「今生的福份」,而是轉而先追求「祂的國和祂的義」(太6:33),過一個不為明天憂慮的人生,也是一個心滿意足的人生。
試試閉上眼睛,想想在你走到生命的盡頭時,你的心情會怎樣呢?你會惦掛著帶走地上所有經營的所有?或是一無掛慮地迎向生命的創造主?是感到平安,還是絕望?千萬富豪傑古爾德(Jay Gould)在他臨終時悲哀地說:「我是世界上最悲慘的人。」即使是最成功的人物,不論他們曾經成就過多少豐功偉業,要是沒有認識耶穌,他們離世的時侯都會失去一切美好的東西。沒有耶穌作你的救世主便離開世間,就會面對最悲痛的命運:永的渴望。前面開始時說到的長者,雖然不幸罹患絕症,不能好好享受退休生活便要提早離開人世,然而他卻把握僅有的光陰,認識耶穌,悔罪和靠著上帝的恩典過每一刻,真正經歷:「醒來,得見上帝的面,就心滿足了。」你願意和上帝建立這美好的關係嗎?
註一:村上春樹創作的《村上廣播(精)》,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04-28出版發行, ISBN 9787532756667
註二:報導《金融海嘯下自殺富翁》,明報發表於2009-1-8
註三: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英語:Life of Pi),是2001年一部描述一名印度男孩「Pi」(音譯「派」)在太平洋上與成年孟加拉虎同船而撐過二百二十七天的生存故事,作者為加拿大作家楊•馬泰爾(Yann Martell)。2012年由李安所執導的同名電影上映。
註四:《仰望星空》是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創作的一首詩歌,於2007-9-4發表於人民日報文藝副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