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予的藝術

沒有人不同意「賺錢難」,但有沒有想過賺了錢,要把自己辛苦賺回來的分享給別人更難。然而,美國十九世紀的巨富卡內基曾經說過:「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他提醒我們每一個人剛來到這個世界時,是一無所有的。到了生命的終結,我們還是帶不走一點東西,故此如果我們一生只懂囤積財富,而不懂回饋社會,我們這一生也不會有甚麼意義的。也是因為這道理,近年,美國股神巴菲特和蓋茨積極提倡「裸捐」,意思就是把自己的全部財產捐回社會,不甘願做墳場中最富有的人。

話說回來,別以為捐錢是一件容易的事。當蓋茨捐出四百多億建立慈善基金會時,他發現有時捐錢比賺錢還要難。捐錢時,我們要注意方法和受惠的對象,如果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很容易會變成「愛佢卻害咗佢」。上面提到的卡內基就曾經說過:「那種以慈善為名,隨意捐錢的人比守財奴更可惡,因為他們可能制造更多新的乞丐。」

美國經常都會把一些本土生產多剩的農作物,送到非洲。表面上,你可能認為這方法很好,但最近研究卻發現不少非洲人漸漸產生了對這些援助的依賴,失去了自己耕作求生的動機。相比之下,在歐洲街頭一份暢銷報刋《大件事》(Big Issue)的老闆便更有智慧。這位創辦人因曾淪為流浪漢,他深明流浪漢亦需要活得有尊嚴,所以他便實行把報刋分發給他們,從那天起,流浪漢的一雙手再不是伸手向人拿錢,而是用同樣一雙手分送報刋給路人而獲得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