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夕大火的災難溝通

—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三日是中國值得記下的一天。這天發生了中國二十世紀以來最大的火災---文夕大火。這場大火讓湖南的長沙市足足燒了五日五夜,奪去了超過三千條性命,全市—千一百條街道中有六百九十條被燒到片瓦不留。為甚麼我會提起這場大火呢?首先,是因為這場大火一直被歷史遺忘了:這場大火令長沙被聯合國選訂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四大被破壞最嚴重的城市之一,但我們的歷史教科書竟然隻字不提。另外,這場大火竟然是我們中國人自己意外做成的,原因是由愚不可及的溝通錯誤做成。鑑古知今,希望我們可以從這件悲劇學到妥善溝通的重要。現在就讓我們開始歷史課吧!

日本自七七事變後便全面侵華,中國軍隊折折敗退。當時的中國最高領導就是蔣介石,而長沙則是抗日的重要基地,為中國軍隊提供物資。由於中國不斷敗陣,蔣介石恐怕有一天長沙會淪陷在日本的手中,於是他推出了焦土政策。他的意思是如果有一天日本人攻打長沙,中國政府就會主動把整個城市燒毀,絕不落入日本人的手中。為了讓這計劃可以確實執行,軍方在整個長沙城內超過一百個點放置易燃物品。誠然,蔣介石不到最後關頭也不會放棄長沙的,在他制定的《破壞長沙計劃大網中》列明,放火燒城要有四個步驟:一是省政府的命令;二是警備司令部的命令;三是有警報;四是「天心閣」上有火炬。

然而,軍方卻沒有清楚把以上的指引告訴市民,當市民看見軍方放置易燃品於城內各處時,便以為日本快攻打進城了。讓事情更災難的是,火災當晚,日本還在長沙百多公里以外的新牆河,但探子消息卻誤傳日本軍已經到達距長沙不足三公里的新河。基於以上這兩個錯誤溝通,人們在十一月十三日把火種點起,擁有三千年的歷史名城也就徹底消滅在大火之中。令事情更諷刺的的是,日軍在八年侵華戰爭中根本沒有佔領過長沙,是我們中國人自己親手破壞了這座城市。

很多時候,災難就是由於缺乏溝通引致的。蔣介石設立焦土政策原本是為了對抗日軍的,但就是因為缺乏對市民的交待說明,令市民作出不必要的驚慌,最後釀成火災。探子亦因為一個字的口誤,令人們決心燒城,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文夕大火正好讓我們反省「陸沉不必由洪水」的道理,有時滅亡是因為我們自身的愚蠢、粗枝大葉、人云亦云及錯誤溝通做成的。辦公室的流言蜚語當然不能避免,但健康的企業文化,絕對應該痛恨那些閒來說人非及沒誠意溝通的人,因為他們只會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