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mitted by admin on
曾經聽人說:「職場就像一本永遠學不完的書。」這的確十分有道理,我們經常會發現一些表面上不是絕頂聰明的人,但往往在事業上卻能取得非凡的成功,當然他們能成功一定自有不少過人之處,但其中一項原因往往是共通的,就是他們懂得用人,善於推動不同範疇的賢才幫助自己。領導者和執行者不同的是,領導者是掌舵的角色,給予團隊大方向及充滿使命感和戰意去執行方案,以期達到既定的見標。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 (Peter Drucker)形容管理是:釋放人的善意和潛能,去創造、去服務他人。
形象化來說,領導者就像球隊中的領隊,執行者就像球員一樣。如果球隊只有領隊,沒有球員是無法比賽的,反之亦然。進一步來說,球員和領隊是否合拍是十分重要的。提到領導和下屬合作最佳的例子,一定想起三國時的劉備。劉備雖是貴族的後代,但出生時家道已經中落,年幼時只是和媽媽在市集中賣鞋為生。那麼普通的一個家庭,又怎會搖身一變成為一國之君呢?
相信熟知三國故事的也知道接下來發生了甚麼事,就是「桃園三結義」。一天,劉備巧遇英豪張飛和關羽,知道他們必定能夠幫助自己打江山,不單止收攬他們到自己的旗下,而且還和他們結義金蘭,既然稱兄道弟,做起事來自然會更盡心盡力,視死如歸。事實上証明,劉備此舉十分成功,關羽之後雖然被曹操捉拿招降,結果關羽對劉備的確忠心不二,為蜀國建立了不少汗馬功勞。
另一個不得不提的例子就是劉備和諸葛亮的故事,我們都聽過劉備為了招攬能人義士,不惜勞苦,三顧草蘆,結果請得諸葛亮出山。諸葛亮也不負所托,為本來實力最弱的蜀國打好基礎,能與曹操和孫權抗行。但令我最難忘的是,劉備臨死之前,在白帝城托孤於諸葛亮,這實在需要很大的胸襟和信任。
眾所周知,劉備的兒子劉禪並不是一個聰明人,以當時諸葛亮的民望,要取替劉禪一點難度也沒有。事實上,劉備也在托孤時向諸葛亮說,如果孩子真的無能,大可取替之。但諸葛亮不但沒此野心,反而盡心盡力,為蜀國努力到最後一刻。不妨想想,如果劉備生前不是以誠相待,諸葛亮會這樣賣力嗎?
總的來說,要推動團隊有戰意和具使命感地前進,領導者和下屬的團結用心非常重要。作為領導者,必先對下屬推心置腹,爭取互信,這樣才能臣服的追隨者。正是:「得人心得天下!」是的,人人皆可成領導,關鍵在於是否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