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mitted by admin on
「一個年輕人所能繼承到的最豐厚的遺產,莫過於出生於貧賤之家。」安德魯‧卡耐基(Andrew Carnegie)曾經如此說過。
在美國,亨利‧福特憑藉以流水線生產福特汽車,得了「汽車大王」的稱號;約翰‧洛克菲勒創立了標準石油公司,得到了「石油大王」的美譽;安德魯‧卡耐基則因雄霸美國鋼鐵市場,成為與福特、洛克菲勒齊名的「鋼鐵大王」。
1835年,安德魯‧卡耐基出生於蘇格蘭,他的父親是紡織工匠,母親則以縫鞋去幫補生計。到了卡耐基13歲時,他們全家人移民到美國的紐約,後又輾轉到了匹茲堡。然而,移民生活是非常艱苦的,他的父親因紡織工業日暮黃昏而不得不加入失業大軍,而他的母親則只能每週掙取4美金,相對他們全家每星期的7.5美金開支,仍然是入不敷支。卡耐基唯有當個小童工,每天工作近12小時,才能支持著整個家庭的開支。
然而,在每天工作12小時之後,安德魯‧卡耐基卻能找到他的樂趣 – 看書。當時卡耐基的家附近有一位退役的安德森上校,這上校收藏了不少書籍,更重要的是他願意把他的私人圖書館開放給附近的兒童,而卡耐基就是這個圖書館的常客之一。
讀書帶給卡耐基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卡耐基明白如果要平步青雲,不去增進自己的知識是沒有辦法的。因此無論工作多繁重,工時有多長,他都會堅持上夜校,抽空去看書。書本教會了卡耐基會計學原理、管理的法則,大大的拓展了卡耐基的眼光。
卡耐基後來憑藉個人努力,當上了鐵路公司的西部主管。後來又掌握機遇,進行高回報的投資,很快便賺到了第一桶金,有足夠的資本創立鋼鐵生產公司了。而他在當童工時所堅持上的會計課程,所讀的管理書藉,均為卡耐基舖平了成功的道路。
卡耐基曾經說過,令他成功的背後動力,第一個是年幼時代的貧窮,而第二個則是他對知識的饑渴。為回饋社會,他自1881年起,開始著力於在社區間捐贈圖書館。其後的16年間,他總共興辦圖書館3500座,遍佈於世界各地,更被譽為「圖書館的聖人」。
「不要以為是富家子弟就得到了好的命運。大多數的紈絝子弟,只做了財富的奴隸;一些窮苦的孩子,甚至窮苦得連讀書的機會也沒有的孩子,成人之後卻成就了大事業。」卡耐基相信,窮苦不會磨滅兒童的鬥志,但財富會;金錢不能成為兒童向命運奮鬥的武器,但知識卻能。如果我們仍然為自己的身世而自怨自艾,何不把握現在,用知識去改變自己的人生呢?
行為純正的貧窮人,勝過乖謬愚妄的富足人。 (箴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