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多為

現代人做任何事,心底裡經常會暗喘:「幹這事,對我有甚麼好處?有何得益?」能帶來名利兼收的事,幹得自然更起勁。相反如果那事對自己毫無得益,人們通常便會視而不見,見而不做,這大概是現代社會的「功利主義」的根源。
然而「功利主義」不一定帶來傷害,只要不損人而利己。但損人利己的事,往往超越人倫道德底線,便絕對不能接受。

在六十年代的美國汽車市場,日本製造的省油細小房車幾乎雄踞暢銷之列,福特車廠(FORD)遂仿製了較小巧的Pinto車款,為了節省空間,其設計把油缸製嵌在保險桿前。然而當1,270萬部汽車流入市場時,逐漸發現不少意外在輕微碰撞後整部汽車出現爆炸,不少人因此而死亡。令人困惑的是福特高層竟然因為全面回收維修的金額,比賠償傷亡的金額為高而決定放棄回收,其算式是匪夷所思的:
回收後維修汽車的費用(美元):

每部55美元,全數需一億三千五百萬

不回收的傷亡賠償(美元):

1. 估計撞車後死亡人數約180人,而當年一條人命值20萬

2. 另外約有180名傷者索償,每人約為六萬七千元

3. 每部車輛損毀的賠償為700元,估計共2,100部,以上三項賠償共約4,953萬

回收後的維修費超過一億元,傷亡賠償只需5,000萬,所以福特放棄回收。可是這決定超逾人倫底線,所賺的錢是用人命換來的,難怪福特汽車品牌在不少人心目中等同於「每日維修保養」(Fix Or Repair Daily)。

那在現實生活中,可不可以有更多利人利己的事呢?我認為大多數用創意及具社會責任的項目,最終都能帶來雙贏的局面,例如環保回收、再生能源、社企事業等。而雙贏的經營理念,則基礎於「好事多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