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的處世之道

吳宇森導演的《赤壁》,近日成為不少人茶餘飯後的話題。我亦趁著週末,忙裡偷閒,前往欣賞這話題之作。吳宇森曾直言,《赤壁》是為周瑜平反,一洗周郎於《三國演義》中忌才、心胸狹隘的性格,希望回復其氣度。在我看來,《赤壁》果然是展現周瑜等三國豪傑們瀟灑氣魄的舞台。

根據《三國志》記載,周瑜能文能武,甚得孫策器重,曾獲盛讚「周公瑾英俊異才」,年僅二十四歲即獲授建威中郎將,統率萬軍。赤壁之戰時,周瑜先勸服孫權參戰,繼而率領劉、孫聯軍,大破曹操,軍事才能一覽無遺。在音律上,周瑜更是鬼才,素有「曲有誤,周郎顧」之美譽。另外,在人格方面,《三國志.吳書九》曾形容周瑜「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書上記載了一段歷史,寫當時程普不甘自己輩份高過周瑜,但身份卻與他平地平坐,於是常常藉故欺侮周瑜。周瑜非但沒有計較,反而多次遷就,盡顯其氣度雅量,終令程普折服。

其實周瑜的位置殊不易當,對內既要面對老臣子的白眼與不順從,又要面對君主的猶疑不決。對外亦要應付強橫的曹軍與蜀軍,內事外事均需兼顧。但現實中,我們何嘗不是周瑜?辦公室內,同事之間會互相爭權奪位、妒忌猜疑,暗箭、冷嘲熱諷不絕。在企業之間,不但要應付激烈競爭,更要確保業績增長,又要拓展市場,制定策略方針,承擔的壓力自然不少。

那麼我們要如何立身處世呢?周瑜的一生正正可作我們的借鏡。

首要當然是挑選賢主,報以忠誠,獲得信任。當時袁術欲重用周瑜,但周瑜認為袁術終無所成,便遠赴東吳投奔孫策,誓死效忠。即使其後孫策亡故,仍堅守臣節扶助其弟孫權。由於周瑜的盡忠,令孫權待周瑜如親兄長,完全信任其決定,做事便少有阻滯。

待站穩陣腳後,便可一展所長,建功立業。可是,樹大難免招風,有才者會較易遭人圍攻。除了老將們的不滿外,下屬亦都不太順服。周瑜當時便要忙於應付程普等老臣子的刁難。而周瑜解決此事的方法是靜候及禮待,並不用自己的權力與地位給老臣子壓力,繼續當好自己份內之事。日子一久,程普自然看清楚事實,就沒有再針對周瑜了。
 
那面對下屬呢?周瑜採用了寬廣的胸襟,饒恕屬下過錯,以換取整個團隊的團結和士氣。《赤壁》中曾有一幕,述說甘興將軍的下屬進泥田偷牛,以致鞋上沾泥。周瑜在調查事件中,雖然已察覺是誰所為,但卻不直接指出,而是命所有士兵往泥水地中一跑,輕輕帶過事件,沒有軍法處置士兵。這個酌情處理很得人心,而且換來全體的士氣,這便是周瑜巧妙的領導方法。

事實上周瑜是一個很瀟灑的人,這不是說他做事馬虎,而是無論面對任何人、事,都能一笑置之。《三國演義》描繪出周瑜計謀屢遜於諸葛亮,而且氣量狹小,被三氣之下道出一句:「既生瑜,何生亮」後便箭瘡復發而死,其實並沒有根據,這虛構的故事卻讓周瑜背負著「心胸狹窄」的包袱逾千年之久。《赤壁》能還周瑜一個清白,大快人心。看周瑜翩翩瀟灑的處世之道,更能笑看人生。

19:11 人 有 見 識 、 就 不 輕 易 發 怒 . 寬 恕 人 的 過 失 、 便 是 自 己 的 榮 耀 。 (箴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