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嘆

最近拿起余秋雨先生著的《千年一嘆》,一讀便彷佛走進了文化的巨輪,隨著余先生回到世界最重要的幾個文化發祥地,一窺時間對文化和文明的影響。時移世易,四大文明古國風光不再,有的更曾經飽受戰火洗禮,寶貴的文物更被搶掠一空。

書中其中一節提到余秋雨來到希臘巴特農神殿。在大殿的門口,一班由大學教授向他派發傳單,呼籲遊客支持並要求大英博物館交還巴特農神殿的文物。以下節錄了傳單的內容:

一. 這些文物都有自己的共同姓名,叫巴特農,而巴特農在雅典,不在倫敦;
二. 這些文物只有回到雅典,才能找到自己天生的方位,構成前後左右的完整;
三. 巴特農是希臘文明的最高象徵,也是聯合國評選的人類文化遺產,英國可以不為希臘負責,卻也要對人類文化遺產的完整性負責;

看完這篇不亢不卑的傳單,心裡不感泛起思緒,為這班教授的工作感到驕傲,同時也為我們中國五千年文化感到神傷。中國自清朝以降,期間不斷受到列強的入侵,令我們文化飽受摧殘,以致不少文物被掠奪並散落在世界各地,更時有商人利用拍賣中國文物來謀利,圓明園的大水法十二生肖銅像便是一例。

文物本來就是一個國家民族共同努力的結晶品,只有放在屬於它們自己的發源地才能發出無限的光輝,但如果離開了所在地,它們和普通藝術品沒有甚麼分別。如果巴黎鐵塔不在法國,而搬到中國,這座鐵塔對身為中國人又有甚麼意義呢?這只會是「世界之窗」內的一個景點,變成商品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