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擁有的「故事」

兒時,總喜歡與哥哥瑟縮在婆婆的被窩中,輪流講故事。故事是創作的,無中生有的,講的時候自然是虎頭蛇尾,但卻很開心。在兒童的世界,所有故事都可以細味,不會感覺「無聊」。
若干年前,對著幾歲大的兒子說「狼來了」或「白雪公主」等童話故事,已不能滿足他,因為他明白這故事並不會發生在他的生活中,因此,每次說到這些童話時,他都一臉懷疑地問:「是真的嗎?」我只有回答:「是假的。」從某天開始,我便放棄說「假」的故事,開始說「真」的故事。例如把自己兒時成長的趣事、遭遇,變成「章回小說」,慢慢地講。有一天,他終於問我:「是真的嗎?」,我說:「是真的!」「那人是誰?」「那人是爸爸。」那刻,他眼角緩緩地流下淚水,父子攬作一團,我們都感動了。說故事,都是真的好!

有一些故事,以為幾歲大的小孩聽不懂,但是從小孩的世界去吸收,可另有一番風味,我們這些自命「高人」,反而意想不到當中的精彩。以下是一則可以細味的小故事:
一天,有兩個小孩子,大明埋怨只有半杯水,小明卻很開心自己有半杯水,我問兒子:「哪個小孩說得好?」兒子說:「小明!」我說:「其實有一個杯,已經是值得高興的了,水的多少並不重要。」作為父親的我,想教他生活要有感恩的心。怎料,冷不提防,兒子多加一句:「其實水不能喝太多,因為肚子裝不下,會嘔吐的。」那夜,與太太分享兒子的「觀點」,讓我們再發現生活除了要感恩外,知足的確是常樂的秘訣(enough is enough)。誰提醒我們的?是五歲大的兒子。在什麼時候?是在床上說故事的時候。說故事,都是生活化的好!
一天勞累過後,上帝給我的獎賞,是兒子聽我講故事,及兒子反駁我的故事。數年下來,我倆父子之間,共同擁有著我們的「故事」,一生地祝福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