僕人領導

在很久以前,交通並不怎麼發達,難怪中國在西方人眼中就像蓋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不過,總是有些西方人會希望走向東方尋幽探秘,親自踏足這個神秘的國度。有一次,一群西方的貴族相約一起,展開他們東方探險之旅。為了讓他們的旅程更舒適,他們找來一位僕人同行,他就是李奧。

旅程開始了,原來這班同行貴族都是很有主見的,大家都各不相讓。通常這時候,僕人李奧就會走到眾人的面前,分別聆聽不同貴族的意見和立場。然後,他總是能夠找出一個能夠滿足大家的建議。更重要的是,他能夠向各位主人陳述利害,說服大家接受自己的意見。踏向東方的旅程畢竟不是康莊大道,很多時候,主人們都會覺得氣餒,甚至想放棄。這時候,李奧這位小僕人又會走到大家的面前,用歌聲為主人們分憂。

有一天,僕人李奧失蹤了。由這時開始,這群貴族爭執時,沒有人再擔當調解的角色了;當大家十分辛苦時,沒有人能為自己無私地分憂了。到了這個時候,這群貴族才明白到,他們失去的不是一個僕人,而是一位領袖。

上面這個故事是取裁自赫塞《東方之旅》一書的。 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到領袖不是依靠權勢的,更不是依靠財力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看到不少人苦心追求權位,但卻得不到別人從心而發的尊重,因為他們依賴的威權,並不是威信。約翰麥斯威爾 (John Maxwell) 在其著作《影響力的特質》中提到真正的領袖是建立在影響力而非從職位而來的權力,作為領袖,其行為是否以德服眾才是最重要。而「僕人領導」更是用自己的行為來感染他人,願意承擔悲微的工作,甚至以此為樂,因為他們的出發點是利他,甚至犧牲自我的利益,以完成羣体的好處。

秦國是戰國時期最強大的國家,它經常入侵其他國家。趙國正是經常受到秦國入侵的威脅。這時,趙國有一位戰績驃炳的老將軍--名叫廉頗,他一向是主張武力抗秦的。當時,朝中有一位名喚相如的年青文官,他主張的「以智抗秦」。及後,他因為「完壁歸趙」而受封為「宰相」。廉頗不服,他認為自己在馬上為國馳騁多年才位居要職,相如卻憑口技成為宰相。於是,他處處為難相如,相如卻處處忍讓(例如他多次被廉頗擋路時都回避),並耐心地向廉頗分析形勢。有一次,有人問他是不是害怕廉頗。他回答說:「請問秦王可怕些,還是廉頗可怕些?我當日面對秦王也不懼怕,結果從秦王手上搶回和氏璧,完壁歸趙。難道我會怕廉頗嗎?我之所以處處忍讓廉頗,是因為我敬重他。現在秦王不敢入侵趙國,這是因為文有相如,武有廉頗。若然,我和廉頗不和,秦國必然進犯,這就是我甘心受辱的原因。」結果,這番話傳回廉頗耳中,他十分慚愧,馬上向相如「負荊請罪」。從此,相如和廉頗合力保國。這故事正反映相如的領導,既能顧存大局又能以德服人。

「你們當中誰要作大人物,誰就得作你們的僕人;誰要居首,就得作大眾的奴僕。」 太廿:27「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 約十二: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