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心

以下是一個在日本和韓國家傳戶曉﹑甚至在日韓企業及政府部門廣為流傳的故事:

在日本扎幌的除夕夜,一間小麵館的店東正忙於打烊的時候,有三母子走了進來不好意思地叫了一碗清湯蕎麥麵。店東不但沒有半聲怨言,反而熱心地招呼他們。下一年的除夕夜,這三母子又來了,今次叫了兩碗蕎麥麵。店東跟太太好奇地偷聽她們三母子的說話,才知道原來她的丈夫因交通意外身故,並奪去了六條生命。以致欠下了巨債,需要一起工作償還,因此連想吃三碗蕎麥麵的錢也沒有。由於今年終於把所有的債項都清還了,所以才能僅僅負擔得起兩碗蕎麥麵。店東太太覺得她們很可憐,便責怪丈夫為何不給她們三碗麵。店東卻誠懇地說:「萬萬不能! 給她們一人端上一碗麵,會令她們很難堪的,故此在去年我已特別用一隻大碗盛了兩個麵給她們。」多年後的除夕夜,她們再一次光臨這間小店,向店東夫婦表示深切的感激。母親說當年店東給她們送上的溫暖,就是她們一直支持下去的動力。

這個《一碗清湯蕎麥麵》的故事後來傳遍了整個東京,感動了每一位聽過的人。這位店東處處為人著想的態度令很多人專程走到那間小店去感受那顆充滿人情味的服務態度,和叫人不要放棄的心。

這本書是一位摰友看後,用「傳福音」的態度送給我的,雖然故事篇幅很短(只有30頁),但對我來說,卻是經歷了一趟心靈洗禮----洗去以功利作為善的態度。以重視人的心靈需要作為生活、工作的態度,實在值得我們反省和借鏡。獻身的服務態度不單能令人覺得不會難堪,還會是讓人積極面對逆境的動力呢。

我在想,只要在我們的生活裡,每一角落都充滿著《一碗清湯蕎麥麵》的故事,這個城市的面貌必然完全不同。

年前網絡上瘋傳一位「義載俠」的小巴司機,便是一個服侍「近鄰」的好撒瑪利亞人的榜樣。這位姓廖的司機之所以得「義載俠」的美譽,全因為他自從三個月前,眼見區內的老人家眾多,他們每天都要花上幾塊的車費到酒樓飲茶,負擔不少。於是,他就主動免收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家車資,以幫助他們「慳回」茶錢。

不少人可能以為這位「義載俠」是一位「已上岸」、揸小巴「過日晨」、生活無休的小巴司機,事實是他原來只是住在板間房,日賺200元而矣的長者。他對記者分享道:「每天又不是賺很多,如果免去老人家車資,收入可能會少幾十塊,但是這對受惠老人來說是莫大的幫助。」我內心由衷敬佩這位「義載俠」,不光是他不計較自己的需要,而是把他的乘客看待為真正具尊嚴和有需要的人,不是把他們看成生財工具的「貨物」。這位廖姓司機的為善,沒有太刻意,也沒有大道理,只是在曰常生活、工作中,多一點「便心」,對那些有需要的人,「幫得幾多得幾多」。我相信這司機一定自得其樂的人,每天享受自己手所作的工。他和他所身處的世界是最幸福的,因為他是「近鄰」的天使。

其實有心為善和有能力助人都是一種褔氣,正是「施比受更為有福」。最近我有幸參與推動一個由教會關懷貧窮網絡(教關)主辦,響應聯合國「國際消除貧困日」的「唔食都得、少吃一餐」活動。這活動可說很簡單,就是鼓勵大家省一點飯錢,捐給社會真的有需要的朋友,讓他們吃得飽,穿得暖。吃少一頓飯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應該是可以做得到的「便心」,需不很偉大,但世界卻㑹因著我們食少餐而變得美麗一點,有興趣參加嗎?你可到以下網址得到更多有關活動的資料。求天父時刻提醒我們要成為好撒瑪利亞人。

「『你想,這三個人那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 他說:『是憐憫他的。』耶穌說:『你去,照樣做吧。』」(路10: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