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從故事開始(十六)李寧的前行

近日,李寧公司傳來不少的震動。先是其西班牙授權商破產,後發出盈利警告,再來是私人投資公司入股、高層換班等等,均預示著李寧將迎來艱苦的一年。為甚麼這一個深入民心的「民族品牌」,在衝出中國時遭遇到這樣的滑鐵盧呢 ?

李寧品牌自從在中國獲得成功後,便以衝出中國、擠身世界作為夢想,更以Nike 、Adidas品牌為仿效對像及假想目標。為了躍身成為世界知名品牌,李寧通過更換標誌、把宣傳標語由「Anything is Possible 」變換為「Make the Change」等方法,務求能重塑品牌價值,使李寧品牌與Nike及Adidas 看齊。同時,李寧極力宣揚其專業形像,努力開拓不同的運動市場,期間曾進軍過籃球,涉足過乒乓球,支持過羽毛球,甚至間間斷斷地贊助過田徑、網球等運動。

然而,李寧在國際化,去本土化時,卻犯上了兩項致命的錯誤,為日後的滑鐵盧埋下了伏線。首先,在李寧努力提升品牌價值時,背棄了一直以來賴以立足的中檔定位。對比起 Nike及Adidas,李寧對買家來說是相對價廉物美的中檔品牌,與Nike 及Adidas有著互相替代的關係。然而李寧牌在提升品牌價值的同時,售價持續上調到與國際品牌看齊的水平,由Nike及 Adidas的替代品轉換角色成為競爭品。在這競爭的角力中,李寧自動放棄了價廉這一個優勢,而物美方面卻抵不住國際品牌的形像而突顯成缺點。李寧的國際化與舊客戶的預期出現了很大的落差。

同時,李寧為宣揚其專業形像而拓展不同的運動項目,但卻缺乏規劃及長遠戰略,往往每項運動也只是蜻蜓點水般簽下代言人,給了冠名贊助就罷了,卻沒有持續、深化得來加強知名度,更遑論建立該項運動的專業形像了。

李寧在衝出中國,邁向國際化的路上,未有真真正正的從底蘊增加品牌的價值、形像,反而把一直雄霸已久的中檔市場撤出,拱手相讓給其他二線的國產運動品牌。諸如安踏、匹克等品牌便乘時而起,逐漸茁壯成長起來。李寧因一時的戰略失誤,立時面對腹背受敵的狀態。近期管理層的重組,正正是為了挽回李寧牌的頹勢。李寧的故事告訴我們企業在拓展的過程,就有如亞歷山大的征戰,由巴比倫一直打到印度,總有一天會遇到自己的限制和暴露弱點,因此在前行的路上,不斷要問自己兩個問題:甚麼是我們的強項,和進入新的市場,能否創造新的強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