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mitted by admin on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極力染指太平洋。在摧毁了美國於珍珠島的太平洋艦隊後,便大規模佔領了太平洋諸島,更在各個島上修築了不同的防禦工事,以作為防衞日本國的屏藩。
美軍在恢復元氣後,開始圖謀反攻太平洋。在發現日本國在太平洋諸島的部署後,美軍頓時大感頭痛。攻,必會面對日本的嚴密的軍事防線,伴隨而來是大量的美軍傷亡;不攻,則會芒剌在背,令日軍於太平洋肆虐,最終必會危及美國西岸。面對如此兩難,美軍的將領麥克阿瑟 (Douglas MacArthur)提出了一個嶄新的戰略 - 「跳島戰略」。
在「跳島戰略」下,美軍並不採取逐一收復太平洋諸島的戰法,而是收復一個島嶼後,即跳過下一個島嶼,進而攻佔再下一個島嶼。美軍只挑選較具有戰略價值的島嶼去佔領,同時繞過戰略價值較低或日軍防守較為堅固的島嶼,只以海空封鎖的方式來孤立它們,以癱瘓其作戰能力。此戰略大大的縮短了美軍到達日本本土的時間,同時節省了太平洋收復戰預期中把島嶼一一收復的軍力及資源;而對日軍來說,跳島戰略也令日軍難以預料接下來將受美軍攻擊的島嶼,令日軍難以進行針對性的部署,最終令日本本土直接暴露於美軍轟炸機之下,為日本投降埋下了伏筆。
事實上,當麥克阿瑟面對強大的日本,思考如何反擊時,並沒有拘泥於眼下的兩個選擇︰奮不顧身的全面進攻或是坐以待斃的不攻。麥克阿瑟跳出了常人的框框,從兩個選擇中尋找出第三條路 : 只攻有需要的。
商場如戰場,不少企業常常會在思考上犯上同樣的錯誤,忽略了「只攻有需要的」。著名的資訊科技公司 - 惠普(hp),透過收購了Compaq、Mercury 、EDS、3Com等公司,同時涉足了打印機、伺服器、手提電腦、影像處理、軟體設計、作業系統等領域。成為資訊科技界的巨頭。
然而,過於龐大、紛雜的領域亦一直令惠普未能確立其核心的業務。HP Touch Pad 滯銷、手提電腦設計被人詬病、圖像處理及打印業務增長乏力…… 2011 年,惠普開始反思其營運的策略,挑選戰略性的領域來打。同年,惠普先後宣佈退出手機作業系統、平板電腦以至手提電腦的市場。雖然經惠普再三研究後表示不會從個人電腦市場完全退出,但亦標誌著惠普有勇氣跳出現有框框,開始尋找戰略要地作重新部署。窮則變、變則通,或許是惠普岌岌可危的地位才令其管理層作出果斷的轉向。然而由大肆收購到削減業務,就讓我們對惠普的變革拭目以待吧。